霍香梅赶紧把刚刚自己所想的告诉许三郎,“如果我们能在这起个小院子就好了,不用多大的,前面能做些小买卖,后面能住人就行。”。
许三郎听了,也心动,“现在书院门口对面都有人在起了,这地估计已经是没有的了。”。
霍香梅不是不知道这点,“书院后面也可以啊,不是那么靠近的,现在看起来偏僻点的地方都可以。以后总会发展起来的。如果没能买到地,只能租住了,长期租住下来的,几年加起来,估计都够买地的钱了。总不好以后大娃他们几个来上课,早晚走吧?”。
霍香梅对自家几个娃是充满信心的,觉得肯定能上书院,只是迟早的问题。
许三郎再一听,觉得更加有道理了。以前只想着种好地,闲时再去打打猎,给几个娃解解馋,补贴补贴家里。
可是现在世道变了,许三郎去过一次西域和长安,知道单单是地里刨食,丰年还好,能温饱,可是一遇上灾年或者是徭役之类的,温饱都成了难以祈求的问题。
经商不同,现在税收还算低,低手买进高价抛出,转手进来的就是钱。种地是看不见钱的,经商到手的都是钱,只是风险大,很可能会血本无归。但是如果是小本生意的话,家里还有地在,不用太担心。
不得不说,许三郎的眼界已经开始变化了,不再专注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尤其是见过长安的繁华,他更加是希望自家也能像那些世家一样,出入不止有牛车蓬盖,还能有仆人跟从,路人莫不纷纷让道。就算他自己不能实现,可不是还有儿子吗?儿子还不行,那孙子顶上。只要能让他在有生之年,看到那一幕,就是闭眼都心欢了。
因为,许三郎对霍香梅说,“等后天书院这里的服役满期了,我回去再跟你商量商量,我这几天先跟监工打听打听。上回陆爷他们帮我们找回小五还没有谢过。到时候请他们吃个便饭,再问问这件事。”。
许三郎觉得这件事上,自家婆娘眼光还是不错的。
“唯唯。你把这篮子都拿过去吧,想着你后天就回家了,就不给你带咸菜了,就带了点炒好的芦菔干送蒸饼。”,霍香梅把篮子递给许三郎。
今天也不准备逛市集了,霍香梅让霍老爹驾起牛车就家去。半路霍香梅才记起,她一直没有告诉许三郎,她买了三千斤酒给乞山阿叔,赚了二两多的金子。
……
回到家里,打开胡桌上的盖子,大娃他们都有吃过午食了。昨天霍香梅有拜托王李氏过来帮忙热一下饭菜的。霍香梅摸摸大碗,里面剩下的炒芦菔都冷了。把菜热一遍,招呼霍老爹一起简单的吃点。
吃完之后,霍香梅准备把家里剩下的十四只雉子都给杀了给冻上。现在的温度太低了,好些鸡都被冻伤了,这几天不怎么吃东西了,再加上地龙都没有了。只好都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