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女儿要去领导家吃饭,叶香云和杨利民比杨君苏本人还紧张。
两人商量着带什么礼物去,空着手去肯定不行,但带什么也有讲究。不能太贵重,也不能太随便,反正就很为难。
杨君苏知道宋要武的为人,再加上这个年代的风气,她想了想,便说道:“远阿姨是湘省人,喜欢吃辣。妈,你把咱家晒的干辣椒给我拿两串,再带上一罐酸笋,一包干菜就行了。”杨君苏考虑她家还有孩子,又去买了一包山楂片,一包江米条。
周日上午九点,杨君苏穿杨盼送她的夹袄,换上上次买的黑皮鞋,骑着自行车去宋家。
宋要武的闺女陈南方正跟一群小姑娘在院外的空地上踢毽子,陈南方一看到杨君苏就脆声招呼道:“杨姐姐。”
杨君苏冲她笑了笑,不等她敲门,陈南方就大声喊道,“姥姥,杨姐姐来了。”
远阿姨听到声音,笑着迎出来。
“远阿姨好。”
“小杨,快进来。”
远阿姨嗔怪道:“你下次来可别带东西了,咱们不兴那一套。”
杨君苏笑道:“我就带了两串红辣椒,咱们这儿看望长辈不兴空着爪的。”
远阿姨笑了笑,看她带的确实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也就收下了。
杨君苏进了院子就发现宋家的院子很大,但就是太空了。屋里也是空荡荡的。
远阿姨抱怨道:“你瞧瞧这家里哪像过日子的样子,要武真随了她爸,除了工作,什么都能凑和。”
杨君苏说道:“阿姨,这样也挺好,这叫极简朴素风格。一般用脑比较多的人都喜欢把屋子布置得简单些。”
杨君苏话音刚落,就听见宋要武在外面朗声笑道:“小杨,什么事到了你嘴里就不一样了。”
杨君苏赶紧出来打招呼:“宋大姐。”她在工作场合叫宋科长,私下里叫宋大姐。
远阿姨给杨君苏倒了茶,端上一盘橘子和瓜子,三人坐下来喝茶聊天。
宋要武先问了杨君苏的家事:“你姐的事处理得怎样了?”
远阿姨也听宋要武提过一嘴,也挺关注事情的进展。
杨君苏就说道:“以我的本意,想让我大姐离婚,孩子我们养。可她顾忌得太多了,还是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王家也服软了,这婚暂时不离了,再给我姐夫一次机会,不过,我们坚决要求分家。”
远阿姨感慨道:“你大姐的选择也能理解,虽说是新社会了,离婚自由。可是社会风气还是很保守,大家对离婚女人总是另眼相看,孩子也受歧视。”
宋要武说道:“你大姐不离也可以,但她从此以后得立起来了,不能事事都依靠你这个妹妹。”
杨君苏说:“是的,她这次也有所进步和成长。”
聊了一会儿,远阿姨起身去做饭,杨君苏也要去帮忙。
远阿姨把她摁坐下,“你歇着吧,我一个人就行。你们正好聊聊工作上的事。”
杨君苏只得坐下,宋要武顺便跟她聊起了工作。
“小杨,你在垦荒队的表现很不错,明年初春,咱们的大部队还要继续垦荒,你有什么想法?”
杨君苏想着杜娟告诉她的那个关于要建分场的消息,再联想到这次的垦荒是由宋要武主持。她觉得四分场场长的人选有可能就是宋要武,就算不是,她至少也是热门竞争人选之一。
她思索片刻,就说道:“宋大姐,我挺喜欢垦荒生活的。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是很锻炼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中学,我们年轻人就需要机会多实践。反正,明年的垦荒我还想参加。”
宋要武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问道:“你在荒原上呆了一个多月,你觉得那个地方如何?”
杨君苏根据自己勘测到的、观察到的情况,慢慢说道:“那个地方还是不错的,有河有池塘,不缺水源。有些地方的土地十分肥沃,地势平坦开阔,适合机械化作业。再往北有一处高岗,那儿不怎么长庄稼,倒适合建造房子;再远处有一大片森林,那儿就不要开垦了,一是难开垦,二是破坏生态,咱可以发展林业;对了,我观察到玉清河的上游水流落差很大,若是有条件,可以建个小型水电站。大河两岸不要开垦,要保持水土,可以发展畜牧业。”
杨君苏越说,宋要武的眼睛越亮。
“小杨,你的观察很细致。看得出来,你是真的实地勘测考察了。”
杨君苏顺势吹自己一波:“我在基地时,一边出去打野食改善大家的伙食,一边观察勘测地形,心里隐隐就有了这些想法。”
宋要武欣慰地笑笑,进书房抱了一摞书出来:“这些书你拿回去看,看完再还我就行。”
杨君苏扫一眼书名,这些书大多跟基建和农业有关。
她一脸欣喜地说道:“太好了,宋大姐,我正愁没书看呢,这下有了精神食粮了。”
宋要武还想说什么,外面有人叫她。她站起身:“我出去看看。”
宋要武一离开,杨君苏一个人呆着也没意思,便蹭到厨房,远阿姨还没开口赶人,她就说道:“远阿姨你放心,我不捣乱的,我就看看,陪你聊聊天。”
远阿姨笑了一下,一边干活一边跟杨君苏闲扯。
杨君苏主要引导对方说话,她负责倾听和反馈。远阿姨说当年的往事,说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经历,杨君苏听得津津有味,这可是第一手资料啊,比她看的那些书真实生动多了。
远阿姨看杨君苏真爱听,讲得就更起劲了。
当然,杨君苏也不能一点活不干,她负责剥蒜剥葱,顺便精神鼓励一下:“阿姨,你的手艺太好了。我做饭就不太行。”
远阿姨道:“没事,要武做饭水平也不咋行,就会煮面条,把我外孙女都快变成面条了。”
杨君苏:“……”其实她也最会煮面,尤其是挂面和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