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30页(2 / 2)

贾琏对于贾敏这个提议并没有那么排斥,若真在扬州说亲,成亲后留在扬州,便不用面对贾府那些糟心事。待过几年回京科举,侥幸得中便谋个外放。若考不中,就留在林如海身边做个文书幕僚,总好过在荣国府混日子。

第19章 真假盐引

盐税自古便是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盐由国家专卖始推者为春秋管仲,但将盐变作朝廷垄断全国官卖始于汉武帝。

从汉武帝开始,盐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然盐为朝廷专售不假,历朝历代又略有不同。比如唐肃宗时放开了盐的生产和零售,朝廷只负责统筹批发,收取盐税。

盐引制度始于唐后,所谓盐引即盐商向朝廷购买贩盐凭证。先祖立国之初,为稳定边境,提出“开盐法”,既商人将粮食运往边疆兑换盐引。盐商为降低成本雇佣劳动力在边省就地垦荒种粮换取盐引。

开盐法促进了边地发展,但随着边地粮食逐渐自足,此法逐渐荒废,盐引逐渐成为朝廷敛财手段。先帝晚年喜好奢靡,户部为补足国库空虚,大肆发放盐引,至盐引泛滥成灾。

盐引批缴手续严格,对于时间、销售地点、贩卖数量和价格都有规定。但户部为平国库,超前发放盐引,以至于当今登基后,连续五年削减计划发放的盐引,才消耗掉售出的盐引。

丰年,盐税占据朝廷财税十之三四,灾荒之年,盐税比重甚至过半。超前发放盐引等于预支了往后的盐税,当今登基之初,财政空虚,趁着清理先太子余党抄没了不少世家和勋贵。

皇帝吃过盐税疏漏的亏,对盐税素来看重。扬州不产盐,却背靠两淮盐场,依托大运河,南临长江,北接黄淮,水运纵横东西南北。大运河,黄淮、长江大半流域食盐多是两淮盐场经由扬州运出,扬州因此成为盐政之要。

因盐盐发达,扬州在唐时便有富庶甲天下之名。扬州城内盐商大户过百,巅峰时一年盐税高大千万,占据朝廷当年四分之一的收入,扬州巡盐御史历任皆为陛下钦点。

饶是如此,近年扬州盐税也是逐渐递减,年前竟只缴盐税四百万。从盐税锐减之初,当今就领巡盐御史查察,皆是无疾而终。林如海下扬州前,最后一任巡盐御史竟血洒扬州城。

皇帝以为这是有人在挑衅自己的权威,令林如海知扬州,兼巡盐御史,就是为了给他足够的权利调查扬州盐政。出京前,皇帝曾在书房私下召见林如海,而这是三品以上大员才有的待遇,可见当今对扬州盐政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