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为了引起注意,让这些遣词造句显得十分生硬。
类似于,本来第一句话是“今天天气是不是很好”。
他硬是调换了顺序,写成了“天气很好是不是,就今天”。
生硬到了,他们跟第一版那种语句通顺,怎么看都是巧合的一对比,再看现在这版,都觉得这就是论文的主人有意为之。
“这要是真的……大半年前,我要是没记错,纪长泽同学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间点找的他吧?”
纪长泽身为背叛祖国,留在k国效命的叛国者,在华国也有个他自己的档案,主要是写明了他的前半生,清除了他将华国保密信息带到k国的可能。
里面就有他曾经公开对同学表达过对华国不屑的言论。
“等等,我看看这个报纸准确时间。”
记忆最好的组员拿起报纸,看了看上面记录的各种事和时间。
半响后,才抬头,神情凝重:“没错,就是那个时间。”
众人面面相觑。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间点,纪长泽一边公开表示自己要留在k国效力的言论,一边又在报纸上用加密方式,传达出求救信息。
显然,他不是个精分。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他就在求救了。”
“妈呀,要是是真的的话,这件事就太骇人了。”
“纪长泽到底遇到什么了,让他用这种方式来求救。”
还是最有经验的组长先打断了组员们的各种猜想:“先别瞎猜了,既然目前我们只找到了这两份报纸藏了求救信息,那就再仔细看看,这两份报纸上除了求救信息,还有什么别的共同点。”
“如果这是真的在求救,他发出了求救信息,总要确认一下我们有没有收到信息吧?确定收到信息的方式可能还在这两篇论文上。”
总不可能只发出消息不接头的。
大家想想也是,又认真研究起来。
“有了!第一版上,他用了他居住地对面的公园举例,说当他看向那边的公园,总能看到公园雕塑,第二版也有这个公园雕塑。”
相隔了足足大半年,却这么巧都写了有个公园雕塑,现在就算是让他们相信这是个巧合,他们都不相信了。
“把关于公园雕塑的部分再看几遍,纪长泽肯定在里面藏了内容。”
几人几乎是逐字逐句的看下去:
“第一版是说,他在书房窗户边能很清晰的看到这个公园雕塑,每天清晨他都会推开窗,呼吸k国的新鲜空气同时,看看这个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