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也是,你看才多大会儿工夫,他们家那一块儿地都没了,照这下去,过不了几天他们家的菜都得卖个精光。”
苏志全点点头,“我看也是。”
就看当初带头找唐叔淘换美容产品就知道,这王秀华是个脑子里有想法的人,她一琢磨就打起了主意,说:“你看志高家这么多买菜的,能不能帮着咱也把菜卖了呀,也不让他白干活,咱给他回扣,或者直接便宜卖给他也行。”
苏志全琢磨了一些,有些意动,“你说他能同意吗?”
王秀华说:“管他同意不同意,咱总得试试。咱德子都这么大了,再过两年也该找媳妇了,最少得花个四五十万吧,你看咱现在兜里还剩几毛钱。”
哎,提起这事儿两口子就愁得不行,当初见识少,娃娃一生就是仨,除了一个早就嫁出去的大闺女,剩下的俩都是儿子。他们两口子勤劳肯干的,小的时候还不愁,起码几个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不觉着比别人差在哪儿,可到了末了才知道,这孩子养大了才将将是开始,找工作结婚才是大头。
两口子去年帮着大儿子把婚结了,存了一辈子的家底掏了个干干净净,剩下的这个小儿子就没了着落。他们两口子年龄也不小了,能挣几个钱?指望大儿子也是指望不上的,他自个儿供着房贷养着老婆孩子都难呢。所以苏志全夫妻俩是做梦都想赚钱,除了粮食,还包了不少地种菜,可惜这两年蔬菜行情一般,有两茬菜在地里烂了都没卖出去,连本带利都赔了,他们算了算估摸着去掉必要的花销,一年到头纯剩下的不到三万块钱。
三万块钱,攒个十年都不够儿子结婚的,所以这么好的机会,不管能不能行,夫妻两个都决定去试试。
听闻苏志全两口子的来意,苏志高倒是想帮忙,但他怕乱表态给苏天惹麻烦,还是说要先跟儿子商量一下 。
苏天听说了这事儿,沉吟一会儿说:“你们这茬菜我不能帮着卖,我卖的都是绿色蔬菜,没打农药没用化肥的。”
苏志全有些失望:“便宜点卖也不行吗?只要不比那些贩子收的便宜太多就行。”赚多赚少都是赚,积少成多嘛。
苏天说:“全叔,我这么跟您说吧,咱们现在赚的这点钱都是小钱,要想真正赚大钱还得形成规模形成品牌才是。就像卖衣服,东西一样,名牌的就是贵,就是能赚钱,偏偏大家还上赶着买。所以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咱们大湾村的蔬果和肉类打造成一个名牌产品,不能一开始就卖些质量跟不上的产品砸了我自己的牌子。”
“这明说跟你那菜不一样也不行吗?”现在种来卖的蔬菜哪个不打药不用化肥?苏志全家里算是用的少的了。
“咱说的再明白,也还是有人会误会,说同一个村的东西怎么可能不一样?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说咱们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可不就坏了?”
一个牌子建起来不容易,毁掉却太简单,苏天读的就是农业大学,这样的例子听过不少。就他们隔壁县,以前的橘子是出了名的好,可惜后来有些爱耍小聪明的果农为了早上市卖高价,硬生生的把还没有到时候的果子采下来卖,因为甜度不够,口感不行,导致大家对这个品牌渐渐失去了信心,这个县整个柑橘产业都开始没落。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一旦有了问题,怎么解释也没用,所以苏天觉得一定要在开头就把规矩立好。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苏志全夫妻俩也不是胡搅蛮缠的人,只能放弃了,有些落寞的说:“那算了吧。”
苏天看他们这样也不忍,“这样吧,全叔,婶子,你们要是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