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30页(2 / 2)

可如今,兵部尚书却是秦承嗣的心腹武将来做,一个只认识几个字的大老粗。

这简直是在狠打满朝文官的脸,还让他们丢失了兵部尚书这个如此重要的实际官位。

又没面子又没里子,文官们要是不恨项明,那才奇怪呢!

即刻就有另一个给事中出列,“启禀陛下,项大人咆哮朝堂、有失国体,合该小惩大诫,以儆效尤”。

这是要让秦承嗣罚一罚项明。

事实上,项明抢了叶玉泉的话头,这看上去就是件小事,心糙一点的只会觉得项明嘴太快了。

奈何满朝堂都不是心糙的。至少谁都不会相信,能够做到兵部尚书的项明是一个嘴太快的蠢货。

叶玉泉及其党羽自然会将此事视作项明对他们的挑衅,思考是不是党争冲锋的号角。

甚至于半个朝堂的文官都在思索,这是不是文武之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武将们已经不愿意被文官们压制了。

就以项明为例,没有任何的功名在身,一个纯粹的军户,能够干到正二品的尚书,掌管全国军事,其背后透露的,就是武将的崛起。

更隐晦一些的,是秦承嗣在背后撑腰,他要改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于是满朝堂的文官们作为既得利益者,谁都不肯让这事发生,这才有了今日这出大戏。

叶玉泉代表文官,要求文官为统帅,率领武将出征。项明代表武将,数次试图绕过该话题,乃至于不惜抢话,以军情紧急为由,要求秦承嗣速速发兵。

而秦承嗣呢,他端坐在龙椅之上,心里有偏向,面上却还要调和。

因为这是战乱的年代,他不能失去为他打仗的武将,但也不能失去治国的文臣。

至于像沈游、周恪那样走文武合一或者并重的路子,那对于秦承嗣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他承袭了先帝留下来的基业,得了精华,自然也要接受糟粕。

别以为他接手大齐的时候,大齐已经是满目疮痍,就意味着秦承嗣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破船还有三千钉呢!

事实上,大齐绵延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十七年了,在王朝中算作寿命长久的了。

多少百姓,祖宗数代人都活在大齐。光是秦承嗣姓秦,就吃到了大齐的红利。否则他能那么快平定北方?

像沈游、周恪这样的,迄今为止还有人觉得他们是乱臣贼子。尤其是周恪本人,得中六首是多大的荣耀,他不思皇恩浩荡,竟敢谋逆,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若不是周坪为大齐死战殉国,其家族却惨遭秦承章迫害,大众自动为周恪找到了谋反的理由——昏君无道。否则这乱臣贼子的名声,周恪和沈游还得继续背。

虽然沈、周都不在意这些,周恪甚至根本不愿意祖父战死,可能够名正自然是好的。至少名正以后,降将们投靠起来还能少点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