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184 章(1 / 2)

“除了张家的丝绸,”沈持又问杜不寒:“做金银的徐家和做香料的秦家,生意又如何?”

“这两家啊……”杜不寒说道:“生意没有张家的好,急得徐、秦二位掌柜遣伙计到处搜罗好货呢。”

徐、秦两家从鸭池城铩羽而归,眼巴巴地看着张家发财,一连数日垂头丧气的,后天徐家听一位来挑首饰的贵夫人抱怨他们款式老,不新颖,方知问题所在,赶紧找好货去了。

秦家也在四处搜罗名贵香料。

鸭池城的贵族们眼光很高。

沈持:“……”

起初王渊还不知这三大商行是沈持特意遣往鸭池城的,以为是自发的商业行为,听到这里他明白了,看了沈持一眼说道:“为了消耗大理段氏的财力?”

“先生,”沈持诚实道:“正是这个打算。”

王渊说道:“是个好手段。”

“说到这个事儿了,”沈持说道:“我正有一件事要麻烦先生呢。”

“你听听,”王渊对杜不寒笑道:“我的这个学生,没给我交过一文束脩,却总是来使唤我。”

杜不寒哈哈大笑:“先生一说,我才知沈大人还有这使唤人的毛病,我还当他是个好的呢。”

沈持等他们笑够了才一本正经说道:“我此次遣商行与鸭池城做买卖,一来为了引鸭池城的贵族挥霍,快速消耗大理段氏的财力,使他失去与朝廷戍军对抗的实力,二来呢,也是筹算着大兴此地的商业……”

王渊:“你说下去。”

杜不寒:“沈大人请接着往下说。”

“大理段氏已是强弩之末,这片土地很快会纳入我朝的王治之下,”沈持说道:“我最近常常在想,日后该如何治理这片地方……”

“天下幅员辽阔,从北到南物产风俗各异,此地盛产矿产药材茶叶山珍,但稻米布帛却很是欠缺,若能让各地商行来往,将这里的物产卖到北地,把北地的稻米布帛运进来,互利互济,长此以往,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两两有了商贾之利,或可让这里的土司部落与我朝百姓相融在一起,日后不因为山高皇帝远而再割据一方,又可减免大半兵燹之灾,先生和杜大人说是也不是?”

且西南这个地方,蛮夷杂居,各式各样的部落分散多如牛毛,都养着兵,一旦谁家没粮食过不下去了就去打仗,劫掠他人。

部落间也不大太平。

他想:要是能通商,或许他们可以拿自己丰裕的东西去换取粮食,这样就不用动不动就干一仗了。

“再往南去,也可与安南国通商,开边市……”

兴商贸,开边市。

“这是其一。”他低头饮了口茶又说道:“眼下朝廷在此地屯兵,兴学,哪一桩不需耗资费财?若兴了商,有大量的商税进账,可拿来作为官吏、将士的给养,此其二也。”

然而当朝和农耕时代的所有朝代一样,重农抑商,若想要在这里兴商,甚至开边

要上奏吗?”

“先生(),”衬??厐?“摫し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山川锦绣,物产富饶不逊别处,我身处这里并不觉得委屈,再者我身披官袍,腹食朝廷俸禄,全赖陛下隆恩,愿意为朝廷治理一方,乐见物阜民丰,还请先生成全。”

王渊:“有你这番话,我就放心给陛下递这份奏折了。”

沈持再一次谢过他。

吃过饭,王渊收下了他草拟的奏折:“放这儿吧,我好好看看。”

因为王渊的名气,他来到鹤州府之后,不时有名儒才子跋山涉水慕名前来拜访,这两日恰好来的人还不少,他拿给他们看,士子们都说好,又提了些意见,酌情修一修更好。

定稿后,以王渊的名义上奏朝廷。

恰在八月中秋节之前到了朝廷。

这日,皇帝萧敏在早朝时拿出来让群臣议论,右丞相曹慈头一个反对,他说道:“诚如王大儒所言,骤开商贾,起初其利必厚,民必蜂拥而至前往经商,如此则田地抛荒难避免,日久恐难保生计所需的粮食棉麻,再者,开通西南各边市,行商来往必多,若心怀不轨之人效仿一次白衣渡江,遽然生变,何以应对。”

又质问,若一地发生灾荒,流民骤增,一旦酿成民变,如何处置。

皇帝萧敏,似乎在思考什么,良久才问道:“沈归玉履滇,已经快两年了吧?”

“滇”是当朝对西南一带的简称。

沈归玉?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不是王渊上的折子吗,关沈持什么事。

皇帝萧敏则在心里想着:这折子不会是王渊所写,必定是沈归玉的主意。

左丞相萧汝平说道:“陛下,沈大人是去年正月去的西南,到今日一年又七个月。”

皇帝萧敏“哦”了声:“接着说西南通商的事吧?”

群臣各持己见,大多数是反对的。总之,是看不上商业的。

半天没议论出来个结果。

皇帝萧敏不耐烦了:“再议。”

说完便让奏的事情,对此事暂且搁置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