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分卷阅读160(1 / 2)

玄感出的上中下三策,后世提到这三策,仿佛都觉得杨玄感是个傻X,三策之中偏要选用下策,但其实身在局中,又哪里真有什么上中下。就看朝中众人议论,不还是觉得三种可能都有吗。

北上幽州直追杨广,看起来很美,但征辽大军难道是摆着看的么……李世民自度若是他,选这一策那只能精兵突进,断绝粮道令大军自散,然后在情报充分的基础上擒贼先擒王。问题是洛阳与关中的军队也不是摆着看的,要留人断绝粮道,洛阳这边出兵却未必抗得住。一旦被两面夹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更不用说北上幽州的路上,必然还有隋军不断阻击。

要打也不是不能打,他得亲自带兵,以快打快,在对方来不及反应和布置的时候闪击得手。

下策的问题自是在于能不能速攻洛阳。若是拿下洛阳,其实下策未必不可。杨玄感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菜了,没拿得下来,换成他父亲杨素,下策自然就成了上策。

李世民忖度,换成是他,可能会用中策,直取关中长安吧,比北上断杨广后路更容易操作。李密的战略眼光是可以的,上中下三策其实是战略方面的考虑。若能得获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不必说,前有曹操打样;若是直取长安,占据政治中心,又掩有关中人口财富,再加上关中之地对周边的辐射,大隋的统治会崩得飞快。

其实他们老李家从太原入长安,本质上来讲就是走的这条路。

所差的,就是怎么用战术去完成这样的战略了。

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杨玄感会怎么做,樊子盖一边派人赶到关中报信,让关中做好防备,并组织人马准备支援东都。

一边又使人飞马至辽东报与天子,哪怕杨玄感没反,他也愿意承担这个谎报军情的责任。

除此之外,就是阻止洛阳的防御,以及派人去修武抵挡杨玄感渡河。

李世民手头只有三千人,试着请战没被同意,樊子盖甚至想调走这三千人,被长孙晟说服留下来防守洛阳。

李世民暗暗叹气。他原想若是同意他出战,他带人去修武防守临清关,或许能找到战机直接破了杨玄感军。

但就跟他在史书中看到大唐初立时,他明明驻扎在前方,父亲却败到要迁都了才同意让他出战一样,既然还在大隋这个体制里生存,他就不能自作主张,不受命而自行出战。

只能等杨玄感兵临城下再说了。

虽然提前准备了,但和历史上一样,精锐部队都在边疆前线,留守的军队自立国以来就没打过仗,杨玄感一路没遇上什么阻碍。加上杨广近年政策不得人心,竟让他打出几分吊民伐罪的气势来。

他攻打临清关不成,绕路渡河,仍是发兵洛阳,分两路围攻。

其中一路由其弟杨积善率领,沿洛水向西攻洛阳东南,另一路则由杨玄挺率众越邙山,攻洛阳东北。杨玄感自己率三千多人跟在后面,相距十里左右。

樊子盖自然调兵遣将,分两路迎路。这次李世民强烈请战,考虑到兵力实在不足,樊子盖最终还是同意了,令李世民率本部三千人马,出洛阳,与河南郡赞治裴弘策共拒杨玄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