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羲叹道:“现在开疆拓土,子孙就一定守得住疆土吗?西域一带山川异域,天高地远,难以实际控制。”
尹寒山说:“高昌国倒也是汉人建立的小朝廷,统一后风俗相近,应当不难统御。”
尹羲沉吟半晌,既然无法改变大唐皇帝开疆拓土的现实,只有谋求华夏文明在西域和将来的东北更好的沉淀。
尹羲说:“爹爹,若是大唐军队真的打下西域和高句丽地界,还有前几年灭了的土谷浑地界,你建议皇上封国吧。否则不过百年时间,这些地域必然降而复叛,设郡县或都护府,中央控制不了。只有分封才能让汉家文明在西域真正混血扎根,现在的将士付出的鲜血才不会白废。”
尹寒山想了想,才说:“前年皇上问萧瑀长保社稷之法,萧瑀就说:‘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虽然大部分大臣都反对萧瑀的建议,皇上心底仍然采纳了。与周朝分封不同,在贞观十一年时,皇上任命了世袭刺史,虽然名号不同,实质与分封没有区别。然后包括我在内的朝中大臣皆都上表不可开倒车,力求废止分封,皇上才废止。如今羲儿怎么让为父建议皇上分封,为父岂不是与众朝臣为敌,为大唐社稷埋下内乱之祸种?”
(注1)
尹羲叹道:“秦汉以来的故郡传承八百年,条件成熟可以设计为郡县制,但是大唐开拓西域新的领土,教化风俗不同,异族势力诸多,不分封的话我汉家人如何能在新土扎根?皇子皇孙和贵族功臣封地犬牙交错、彼此制衡,那么两百年内他们应该无力威胁关内。如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后有又有汉高祖分封同姓,刘氏宗族几代经营各地教化风俗趋同,汉景帝处理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实施了‘推恩令’,又加强中央集团。将来削藩不削藩是后人的事,分封后新开拓之地在自己锅中由李氏与功臣联姻的后人争夺,唯强者得之;不分封,只怕将来失地便宜了异族。”
尹寒山叹道:“这不是小事,我得想想……你又知道侯君集定能打下西域吗?”
尹羲说:“能。”
尹寒山忽又道:“若是分封,功臣必然心动,异姓诸侯只怕也有不少。武将若都不尽忠于朝廷,怀有私心,江山危矣。”
尹羲道:“当代公侯只受食邑不去封国,选出指定的世子学习怎么当封国之主,公侯仙逝后,子孙去就封。无论哪个当爹的,还是很乐意为自己的后人打下世袭的封地,死后不但进朝廷太庙受供奉,还在封国受子孙香火的吧。”
尹羲想着在李隆基时期,为了对付日益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犯边,在北方各郡设立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又将节度使的制度“内地化”,最终大唐走向末路。
反对分封又怎么样,最后不还是变相分封?
尹羲又将自己预知的历史发展趋势假称参考东汉五胡乱华之祸推演出后世大唐仍受边疆威胁,不得不放权,“被迫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