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女史心中泛冷,但为了自保,不得不苦求:贵人千万三思。
她连磕了好几个响头,秦霁才如大梦初醒,但并没有安抚徐女史,更不曾责斥何掌事,她往后一靠,闭着眼睛:你们不要吵,容我好生想想,今后究竟应当何去何从。
还能何去何从?剑已如悬头顶,持剑人是自己的兄长,把柄是自己递了过去。
于是德妃回宫之后,径直便跪在了紫宸殿前,显然这回是打定主意,天子若不诏见,她就要在这里跪到天荒地老了。
贺烨不怕泼妇,但他要在紫宸殿诏见外臣,他担心的是会不利于燕国公府。
外臣如果看见德妃在殿门前罚跪,而他这天子显然无意宽免,只怕宫外立即便有谣言滋生,以为燕国公府行为了多么大逆不道之罪,出身秦氏一族的德妃跪求面圣也无法挽回,就算接下来天子并没有降罪燕国公府,经有心之人宣扬,谣言不会就此不攻自灭,他们会相信天子迫于情势暂时克制,迟早会清算秦氏一门,虽说燕国公府当然不会毁于流言,可威望必然有损,若严重到了让部下将士也因捕风捉影而心存忧惧的地步,这当然不利于接下来贺烨将要展开的军事计划。
谣言虽能止于智者,无奈世间多的是庸人。
将在外,君臣之间的信任便显得越发重要,天子当然不会坐视可能滋生的嫌隙,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
长安殿那位韦太后,可不会因为江山社稷的大局便放弃私欲,否则当初也不会只为清除内患,明知突厥等异族并无修好之意,而宁肯丧权辱国。
贺烨是不能任由德妃长跪殿前的,但对于这位再一次不顾大局的胡作非为,他当然极度厌恶,此刻又正与陆离、贺湛等等商谈几件要务,虽不少都是心腹近臣,仍有几个外臣,这当中就包括了谢饶平的党羽之一,所以他只能不动声色克制怒火,暂时起身离开议事处,却并没有因故终止会议,交待江迂将德妃带去内堂等候,又往左侧的敝室换了一身衣裳,重新返回议事处。
过了将近一个时辰,会议终于结束,贺烨冷着脸往内堂走,途中忽然又改变主意,微一四顾,择中了一处四面敞风的偏厅,抬脚便转了方向:把秦氏带过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