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发展问题,不吹不黑,援疆是个人履历表上谁都不能忽视的重重一笔。有这个经历,对他将来的个人发展也大有裨益。
唐技术员有些犹豫,这事搁在谁身上都会犹豫。
去边疆试验他掌握的技术,当然好,因为新疆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极端啊。
对于农业科技研究者来讲,极端条件下产生的研究成果意义非凡。否则杂交稻大佬在世界知名之后的主攻方向为什么变成了海水稻?
假如他在新疆也成功推广了高效简易堆肥法以及水肥一体化,那就代表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
这对一位农业科技研究者来说,意义等同于为师者桃李满天下。
但同样的,危险与机会并存。去新疆几年,可能面临的人身危险切实存在,谁也不能闭着眼睛打包票说肯定安全无虞。况且搞农业,起码得持续几年才能切实看出稳定的成果。他一走三四年,个人生活怎么办?回来以后,农科院还有他的位置吗?
陈凤霞看他抿着嘴唇不吭声,立刻笑着安慰对方:“你也不用着急。克斯县四月份才开春,到时候你再决定要不要过去看看呗。反正现在这时候那边冷得够呛,也做不了什么事。”
陈老板自觉自己说的话没哪儿有问题啊,可不知道究竟是哪句刺激到了年轻的技术员。刚出正月,克斯县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唐技术员就不声不吭地跑去当地看冬天的果园了。
以他的资历,想要申请远在边疆的科研项目,基本上没戏。农科院里还有一堆专家排在他前面想要项目呢。他这趟过去,请的是探亲假,但他家就在邻省,离新疆老远呢。这事农科院也知道,院方还给他开了调研函,盖了院里公章的那种。
陈凤霞听说这事就挺囧的,她不知道该腹诽农科院过分,既然都已经开调研函了,为啥不给人算出公差?这出公差是有差旅补贴的;还是该夸奖农科院灵活机动,能够巧妙利用规则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
总之,不管哪样,唐技术员就这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疆的道路。至于他会待多久,会不会回来以后打报告申请作为下一批援疆人员常驻当地,那就不是陈老板现在能考虑的问题了。
她这边佛系看待事情发展,陈文斌那头却气得牙齿都咬得咯咯响。
为啥?当然是因为唐技术员中途撂挑子了呗。说好的指导陈家庄堆肥的,结果原料刚混合好,才翻了一回肥,都没出成品,这人居然走了。
看吧看吧,没赶上头一波就是如此惨烈,完全是小娘养的待遇。
像桃林村,就是亲生的崽,大年三十前家家户户都堆上肥了。因为过了正月十五天气晴暖,气温上升得快,原本预计起码要一个半月才能堆好的肥,总共只花了三个多星期就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