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氏对儿子想一出是一出的行为高度不满意:“你说包地就包地啊,五十亩田起码得是十户人家的责任田。人家把地都给你种了,人家喝西北风去?”
陈文斌不以为意地一挥手:“等秋天交完爱国粮,他们就不想再种田了。就是现在,但凡我在村上就有人找,想明年也把田转包给我种。”
以前分田到户分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现在粮食卖不出钱,税款和摊派却一分不能少,希望就变成沉重的负担了。
愿意流转田亩的小陈总自然也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新希望。尤其是在瞧见稻田和鱼塘里的水芹菜以及空心菜一茬茬地卖出去,就连小龙虾都捕捞了个把月之后,大家比小陈总本人还兴奋。人家的事情搞起来了,人家还会再承包地了啊。
陈敏佳感觉不可思议:“他们为什么不跟着搞呢?”
嬢嬢和姑爹上次就说得一个乡镇共同搞一个主要项目,比方说稻田+虾,稻田+鳖,只有形成规模了,大家共进退,才有资格同收购的商贩谈价格,不然那只能被对方压着打。
就算不走商贩的路子,通过供销社的方式专门走网上销售路线,那也得有规模才能打造品牌。必须得品牌树起来,方能卖出价钱来。
就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吧,粮食加工企业不会为了三五万斤稻米专门开辟一条加工线。所以你的稻子再好,到了加工厂也是跟别的稻子混在一起加工,最后混杂在普通大米之中。唯有达到几十万斤以上的产量,你有自己的加工单位,形成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昂首挺胸叫卖自家独一份的大米。
现在,都看到稻田里养殖小龙虾,鱼塘里种稻子种菜挣钱了,正常的情况不是大家跟着有样学样,自己搞吗?
陈敏佳完全理解不能,他们为什么反而要让出手上的田亩呢?
郑明明想了想:“大概是因为投入需要本钱,直接流转能拿钱自己也可以出去打工了吧。”
对,后者挣到的钱其实更少而且也更辛苦。但是穷人的时间精力不值钱,对他们而言,出卖这些属于无本买卖。就算在外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但对他们而言,这依然是最保险的方式。
所以涌泉县那么多合作社里的社员都是直接拿雇工工资,而不是等待分红。
所以网站才有那么多直营店,通过供销社给合作社的社员发钱。
大概就像妈妈说的一样,得花上起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让大家积累起信心,自己主动动起来吧。
毕竟现有的集体专业合作社能够真正运转起来的,基本上都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者,大家不过跟随他的行动做事罢了。在这个时候,没有那么民主的举动反而让效率更高了。
要想打破这个僵局,大概只有让参与的社员真心认可这就是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一条路可走了,将公家的事看成比自己私人的事更重要。可偏偏整个社会又在私有化,小地方的小公来对抗大社会的大私,无异于螳臂当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