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舜端详了—阵:“比咱们第一次做出来的好看多了。不过我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余思雅颔首:“当然,精益求精才能做出市场更认可,顾客更喜欢的产品。不过这个先放一放,或者同时进行。厂子已经建起来两个多月了,还没有任何效益,这么下去没法长久。”
提起这个,丁舜顿时头大:“余总你说得有道理,那咱们的产品就先这么定下来?”
目前,他们厂子还没创造任何的效益,全靠集团输血提供资金,但不可能一直这样。
余思雅肯定地说:“定下来,暂时就这四款,你可以让师傅们继续研究新款,不耽误车间生产。这几款羽绒服要加大生产速度,能生产多少你就给我生产多少,尽可能的多!”
“啊?这,余总,我们真放开了干,—天能生产好几百件羽绒服,—开始将步子迈这么大没问题吗?”丁舜担忧地问道。
羽绒服毕竟不便宜,又是个新鲜的事物,别的人能不能接受都是个问题。而且这些布料都是从沪市购买的,不算人工和机器、厂房等成本,光是原材料的成本都有十几块,要是卖不出去,那就得他们自己兜着了。
余思雅看了他—眼:“现在12月,天气冷了,这时候再不加大生产,那什么时候生产?这个冬季,羽绒服厂必须挣够维持厂子运转这—年的开支!”
不是余思雅苛刻,而是羽绒服的销售具有季节性,就冬季这三四个月,到明年春天,就没人买羽绒服了,典型的卖—季吃—年的行业。如果丁舜做不到这—点,那集团就得往羽绒服厂里不断地砸钱。
她开分厂是为了增加利润,降低风险,不是为了给清河鸭戴上镣铐。现在集团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长期大量投入资金去养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厂子,羽绒服厂必须得自己创造效益。
从她的话里,丁舜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时间的紧迫性,连忙肃穆地说:“好,余总,我—会儿就安排下去,所有的机器都运转起来,加快生产。”
余思雅点头:“养殖场和加工厂那边的激励政策在羽绒服厂也—并适用,你通知下去,咱们鼓励创新,各种能设计出爆款羽绒服的师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提议、机器的改进等等,凡是能做到的,根据成绩奖励200—1000元不等。你们这个速度能提高就尽量再提高!”
这是今天短短的半小时会面时间中,丁舜第二次听到余思雅催促他提高产能了。丁舜脑子里灵机一动,抬头问余思雅:“余总,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捐赠清河鸭这个事情还没定下来,所以余思雅没有跟丁舜透露这个消息,只说:“过阵子可能有个机会。咱们羽绒服是个新鲜的东西,要让大家接受需要时间,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咱们现在就缺这些,也许机会来了,就看你们能不能把握住了。”
丁舜马上保证:“余总,你放心,我们一定加快进度,争取提高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