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页(2 / 2)

阅读指南:

1、这是一个屯垦戍边,军垦后代八零平凡小人物的成长史和创业史;

2、女主和女主一家的日常生活琐事,没有太多大起大落的情节;

3、没有金手指,不是爽文,一切全靠自己,且男女主并不完美,两人自小认识,并相互影响扶持着渐渐蜕变成长;

4、塞外生活,文中有些剧情参考作者君童年生活,在很多地区可能不会发生;

5、文中地名及部分情节乃作者根据实际经历杜撰,请勿喷,勿考究,勿代入;

6、屯垦戍边:读音:tún kěn shù biān 。屯垦是驻扎下来开垦田地的意思,而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边疆守卫的意思。

内容标签: 种田文 励志人生 年代文 小门小户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早早一家、蓝天 ┃ 配角:《八零女主拒绝走剧情》即将开文 ┃ 其它:预收文求收藏《重生之园林设计师》

一句话简介:兵团小人物的成长创业史

立意:紧跟时代脚步,抓住机遇,变逆境为顺境

第1章 军垦三代人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这是五十年代主席对驻疆部队发布的命令。

因为这个命令,解放军驻疆官兵10万余人脱下军装,集体就地转业,扎根天山南北的荒漠戈壁,开始艰苦创业,开荒种田。

林早早的外公就是这群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的戍边队伍中的一员,编入农一师九团,分配到昆岗地区屯垦戍边,后来,林外婆王清从老家过来昆岗找林外公,一家人算是在边疆扎了根。

70年代末,林早早的妈妈赵国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团里统一分配到连队种地,当时的昆岗地区经老辈人开垦,已有良田万亩,可机械化设备不足,多是靠人力种地。

然而,种地从来都是最辛苦的活儿,插秧浇水,除草拾花,盛夏面朝黄土背顶骄阳,深秋望月而出披星而归,赶上夏秋季大半夜浇水,那蚊子真能把人生吞了。

赵国兴家中兄弟姐妹五个孩子,就靠林外公一个人的微薄工资过活,那可是抠到了骨头缝里,赵国兴从小到大就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不是捡姐姐穿小的,就是捡人家不要的,上学时丢个铅笔怕挨打连家也不敢回,没有红头绳就将电线芯子抽出来用外头的红皮子绑头发,苦日子过多了就盼着赶紧工作,想着自己挣钱就能过好日子了,哪知工作后辛苦不说,工资也没几个,所以她一直很羡慕团部工人,能按时上下班工资也不低。

后来,在林早早外公撮合下,赵国兴嫁给了机耕二队作业站的技术员,也就是林早早的爸爸林卫国,林卫国六岁时家里穷的吃不上饭,随外公外婆来昆岗农场种地,学习好心气儿高,高考志愿填了首都大学,结果没录取,当时不讲究复读,按成绩被安排在墨城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了三年农用机械。

那个时候,大学生如凤毛麟角,职业技术学校出来的已经算是文化人了,所以林爸爸直接被分配去机耕二队,全称是机械化耕作二队,成了一位作业站的技术员,主要负责确保连队农用机械的正常运转,倒也轻松。

那年作业站分到两个技术员,一个林卫国,另一个叫路忠诚,当时的机耕二队队长正是林早早的外公赵春德,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赵春德索性将林卫国介绍给了自己的二闺女赵国兴,同时,将路忠诚介绍给了自己的三闺女赵国荣,二闺女和三闺女是对双胞胎,正好一起办喜事。

林卫国自小来疆,父母都在湖州,前几年他外公外婆年岁大了,想着落叶归根,退休后就都回了湖州,当时的技术员可是稀缺人才,团里舍不得放人,他的工作调动手续办不下来,只好独自留在了昆岗。

80年代初,边疆往内地的交通并不发达,从昆岗到湖州几千公里,翻山越岭,且不说长途汽车,便是火车都得十多天,还要开介绍信,十分不方便,况且连队上也离不开技术员,林卫国的探亲假请不下来,索性往老家拍了封电报报喜,就自己张罗起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