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217 章(2 / 2)

如果他没有过去,这事儿L或许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边军就是这样,带兵打仗是武将的活儿L,指挥战事是文臣的事儿L,打了胜仗是那些文臣指挥有方,打了败仗是武将自作主张。

文臣在打压武将的时候格外团结,很多时候武将都是有苦说不出。

一说打起仗来武将不听指挥了,有多少是真的不听指挥?又有多少是文臣指挥失当推卸责任?

苏景殊叹气,“子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狄青撇撇嘴,“要是所有领兵的文臣都明白这个道理,西北也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一个个的连《孙子兵法》都读不明白就觉得自个儿L有太祖皇帝的能耐,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信心。”

《孙子兵法》上写的明明白白,将领有才能而国君不加干预者能取胜,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又不会按照阵图来进攻,他们拿着阵图去防备有个屁用?

苏景殊:……

这话他真没法反驳。

太祖皇帝是武将出身,后来当了皇帝也依旧在皇宫里指挥前线作战,不过太祖皇帝虽然指挥作战但是给前线将领留了足够的自由和权力,就算将在外不听指挥,只要打了胜仗也不怎么追究。

就是吧,后来继位的太宗皇帝没啥真本事却偏偏觉得自己是个不世出的领兵天才。

战场上最怕的就是瞎指挥,太宗皇帝那指挥水平、算了、他怕说了之后大半夜的有鬼找上门。

太祖皇帝在位时虽然防备武将但是没有防备到现在这种地步,那时候只是崇文,“崇文”和“崇文抑武”还是不一样的,士大夫阶层能傲慢到如今这个地步太宗皇帝功不可没。

毕竟不是哪个皇帝都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这种话。

外患只是边事,边事都能防备,只有武将造反最可怕。

听听听听,这是皇帝该说的话吗?

外患要是那么不重要,他高梁河车神的称号哪儿L来的?

太宗皇帝两次北伐失败,之后便有军中将领试图拥立太祖皇帝之子为帝,不过这事儿L后来没成,还让太宗皇帝更加忌惮武将,之后再选武将首选就是要听话,能不能打仗反而不重要。

从那之后,大宋的武将晋升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只要老实听话就算不会打仗也能升官,要是有勇有谋却不听指挥反而很难升官。

怎么能让前线的武将老实听话呢?找个工具遥控指挥。

这个工具就是阵图。

雍熙四年,自认为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召集手下能人弄了个《平戎万全阵图》,从此确定了大宋“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贵臣督视”的行军原则,且不允许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个阵图是这么回事,按图打仗需士兵十四万,十四万士兵分前锋、殿后、中军、左翼、右翼五个大阵,中军有步兵十一万及若干战车,其余四阵以骑兵

为主,按照画图的人的想法,此阵一出气势恢宏,定能把敌军吓得不战而逃。

实际上呢?漏洞百出。

谁家打仗动不动就十多万兵?谁家十多万兵里有十万多都是步兵?靠这个阵图别说打仗了,连防守都没法防。

大宋周边的敌人多是游牧民族,步兵对阵人家来去如风的骑兵胜算本就不大,有了阵图后就是士兵站在那儿L任敌方的骑兵收割人头,能打胜仗才怪。

当时就有大臣建议别这么干,战场上的局势变幻莫测,就和生病不会按照医书来生一样,打仗肯定也不会按照阵图来打,术业有专攻,带兵作战还得靠将帅,不是所有文人都擅长兵法。

没打过仗的人画出来的阵图真的靠谱吗?前线的将领真的会按照阵图来打仗吗?

纸上谈兵那么有名,官家不能明知前面是大坑还非要往里跳。

奈何太宗皇帝不听,不光不听,还非要把他的阵图文化发扬光大。

之后的皇帝不懂兵法怎么办?好办,皇帝不懂朝中文臣懂就行。

他们大宋人才济济,朝中那么多文人不是摆设,要打仗的时候让文官制定好阵图呈给皇帝,皇帝确定无误后下发到前线武将手里就万事大吉了。

吉不吉不知道,反正武将的噩梦时代自此降临。

真宗皇帝在这方面完美的继承了太宗皇帝,继位之后隔三差五就给武将赐阵图,对军队的控制欲比他爹太宗皇帝还严重,结果就是前线死守阵图屡战屡败。

到仁宗皇帝继位虽然没像前面两位控制欲那么强,但是也没好哪儿L去。

他本人不爱画阵图,可他爱搜罗阵图,朝堂民间只要有阵图他就要,至于那些阵图有没有用没人在乎。

于是到武将这边,按照阵图打仗打输了好歹有个说辞,不按阵图打仗万一输了所有的责任都得他们自己扛,如此一来敢根据战场局势来指挥作战的将领越来越少,朝中武将中没有主见的越越来越多。

不是他们没有主见,而是不敢有主见。

还是拿庆州这次来说,知州把阵图发下去都能再收回来说没发过,拿着阵图都逃不掉背锅的下场,没有阵图就更不用说了。

狄青想起来这事儿L就来气,武将畏战见死不救该罚,明知不是开战时机非要率军出击也该罚,李复圭可以把罪名一条条列出来然后将他们下狱,而不是为了遮掩他的无能直接将所有参战的武将全部下狱处死。

让武将背锅也就算了,他还杀良冒功。

有这么打仗的吗?啊?有这么打仗的吗?

西夏又不是第一次在边境线上建堡寨,他们大宋也没少借堡寨把边境线往前推,几十年来都是这么斗智斗勇,大不了就是推平堡寨哇呀呀开战,就没见过谁打输了恼羞成怒去杀对面的老弱妇孺的。

这会儿L不满嘴的仁义道德了?这会儿L不死守他们的风骨他们的斯文了?

西夏这几年内斗的厉害,上头的贵族不把士兵当人看,已经有不少党项人偷

偷归顺大宋,这时候拿老弱妇孺开刀他们还怎么用怀柔之策归化党项部落?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一朝所有努力全白费,他没直接砍了李复圭都是这两年修身养性成效卓然。

幸好当今官家在战事这方面不像之前几任皇帝那样唯重阵图,只是朝廷大兴阵图已有近百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股子歪风邪气给清除掉。

接风宴还没开始,狄大元帅和旁边的副将亲兵们大倒苦水,真要把这些年的委屈都说出来的话他们说三年都说不完。

苏景殊也看出来了,他根本不用接话,坐在席位上当个合格倾听者就行。

话题的转换迅疾如风,一群人骂完拖后腿的文臣又开始说最近秦凤路和青唐吐蕃的局势。

一直以来大宋都是联合吐蕃来制衡西夏,不过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没有定数,番邦叛降不定,偶尔也会变成联合西夏来制衡吐蕃。

西夏那边内斗严重,青唐吐蕃也没好哪儿L去,自从那边的大首领唃厮啰去世,其子董毡继位,原本听从唃厮啰号令的那些部族立刻开始蹦跶。

听说西夏那边想先攻灭青唐吐蕃然后以青唐吐蕃为根据地多路出兵攻取陇右,这些日子凭借怀柔政策招揽了不少小部落,巧了,新上任的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王韶王大人也很擅长招抚番部。

青唐吐蕃在唃厮啰死后分成好些派别,除了唃厮啰的儿L子孙子外还有一个势力庞大的部族首领叫俞龙珂。

这个俞龙珂麾下兵马超过十万,且大有继续扩张的架势,不管是青唐吐蕃内部还是隔壁西夏都想杀杀他的气焰,但是他的兵力实在太多,所以商量来商量去一直没有真正打起来。

王大人到秦州后主管军机要务,前不久只带了几个亲信就跑去俞龙珂的营帐,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聊的,第二天一早俞龙珂就派了不少亲信跟王大人回了秦州。

他们元帅消息灵通,还打听到不光俞龙珂的亲信跟着回了秦州,等俞龙珂那儿L安排妥当他就亲自率领麾下所有部众归顺大宋。

所有部众!那家伙麾下十几万人呢!

出门一趟就能招抚十几万人,这得多大的功劳啊。

副将康平羡慕的哈喇子都快留下来了,“王大人是秦凤路经略司的机宜文字,苏大人来咱们永兴军路也是经略司的机宜文字,秦凤路离羌人各部近,咱们永兴军路附近的党项部族也不少,嘿嘿。”

苏景殊:???

等会儿L,你嘿什么?

不等苏大人接话,旁边的副将孙威就拍着胸口保证道,“大人,元帅要坐镇城中不能轻易外出,您要是想招抚哪个部落就和我们兄弟几个说,就算前面是千军万马我们也敢陪大人闯。”

苏景殊:呆滞.jpg

问题是,你们敢闯,我不敢啊。

狄大元帅,你管管你的兄弟们!

说话间厨房已经将饭菜准备好,桌上摆好颇具西北特色的烤全羊,很难说几个副将流口水究竟是因为功劳还是因为烤全羊。

狄青熟练的唰唰唰片肉,片好之后将盘子送到可能连刀都没拿过的柔弱文臣手中,“别听他们胡说,党项那边人口超十万的部族寥寥无几,一个个贪心的恨不得把大宋都吞进肚子里,没那么容易招抚。”

苏景殊稍稍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身边还有个正常人。

狄青说完桌上的配菜要怎么吃,然后继续说道,“青唐吐蕃那边能招抚的也不多了,剩下的也得靠打,西夏这边因为之前的屠寨之事已经没了和谈的可能,我的建议是不要单兵深入敌境,等朝廷的粮饷下来直接灭了他们就是。”

招抚的功劳算什么,灭国才是真正可以青史留名的大功劳。!

醉酒花间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