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195 章(1 / 2)

*

在消息不灵通的古代,商人是消息最灵通的群体,戏班子则是传播消息最方便的群体。

不是所有的戏班子都能在京城有一席之地,大部分都是要走南闯北讨生活。

条件好的戏班子可以在城里唱戏,条件不好的戏班子就辗转于村寨之间,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

地方官敢肆无忌惮的摊派青苗钱就是因为百姓不知道政策到底是什么样,有些官员为了能随意操控权柄甚至刻意不让治下百姓知道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

推行新法遇到的阻力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真正需要救济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官府的青苗钱到底是干什么的。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就对症下药,送上门来的机会没有不把握住的道理,等舆论战打完就去收拾京东、河北、淮南二路的狗官。

括弧,仅限于狗官,尽职尽责的好官该提拔提拔该夸夸,他们好官不和狗官一起玩。

《白发魔女传奇》后半场将朝廷的立场写的非常明白,他还把青苗法的实施细则写进了戏文里,只要听戏就能明白朝廷制定的到底是个什么政策。

戏文通俗易懂,剧情看起来也毫不费劲,前半出写喜儿被地主和贪官害的家破人亡后半出写六扇门和开封府惩恶扬善挽回朝廷的名声,过审技能点满。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二大纪律八项注意~

他到现在都能唱《二大纪律八项注意》,可见这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戏文有多洗脑,背不住具体内容没关系,记住调调哼两句就能把忘了的内容想起来。

想搞信息差糊弄百姓?

那就看看谁的手段更厉害。

苏景殊在登州的时候搞宣传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最开始就防备着基层官员欺上瞒下,他没法把执法记录仪苏出来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法子。

让基层官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不现实,基层官员自己都可能不知道政策到底是什么政策。

先从州衙的官入手讲解政策,确保所有官员都能正确理解政策后再让他们二人一组散到县乡去讲解,县乡再召集村里代表讲解政策,到最基层的时候就招呼全村人开大会。

不需要村里所有人都能明白,只要有半数村民能知道上头下达的到底是个什么政策就能避免绝大部分的欺上瞒下。

一个人有坏心思两个人有坏心思,还能一整个村都能坏心思?

百姓不敢和官吏起冲突,政策上说的收两成利,还钱的时候收到二成他们大概率也就忍了,可现实和宣传差的太多肯定会有胆子大的到县衙州衙告状,一旦有百姓告状,接下来轻轻松松就能揪出几条利益链。

法子他们登州试验过了很好用,第一轮青苗钱收回来之后他就把操作步骤详细的写下来送到京城呈给官家,官家当时还夸他心思活络是个聪明官,说是会尽快让京东、河北、淮南二路的其他州县也按照这个步骤来宣传。

结果如何他回京之后已经

亲眼看到(),顛?葶絔葶湸?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按照官家命令来宣传的州县刚刚超过半数。

这个数量和寥寥无几相比已经很好,但是要知道下达命令的是大宋的皇帝,皇帝亲自下令都有近半数官员敢阳奉阴违,皇帝注意不到的地方他们会放肆到什么程度?

所以说,道德是靠不住的,人的欲望还是得由律法来束缚。

既然部分地方官不乐意搞宣传工作,京城这边不介意帮他们把活儿干了,他对那些即将在官场上走到头的家伙向来很宽容。

这年头没有电视网络,朝廷的邸报和民间的小报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戏班子可以起到电视节目的作用,朝廷多找几个文人写些宣传新法的戏剧杂剧让戏班子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不出半年就能让大宋的百姓都知道新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法。

既能让戏班子赚钱又能宣传新法还能娱乐大众,一举二得,何乐而不为?

养戏班子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戏写的好能火起来,不用官府出钱戏班子自己就会演,他们只需要把控大局确定戏文能传播到大宋所有角落就行。

戏文写的多了总能火起来几出,不拘哪一出只要能让百姓听懂就是值得推广的好戏。

推广新法难,推广几出戏还难?

他们背后有朝廷他们怕谁,干就完事儿了。

《白发魔女传奇》前半出放出去惹来骂声一片,不只老王被骂的不敢出门,老王的亲信也都低调的不能再低调,连最爱和朝臣呛声的吕惠卿都消停了下来。

司农寺衙门本来就因为新法被京城的读书人挂在嘴边,现在又来了出诋毁新法的《白发魔女传奇》,虽然有王相公在前面顶着,但是他们这些底下的小官也没少挨骂。

和朝臣吵架叫据理力争,和百姓吵架,百姓又不听他讲那些大道理根本没法吵。

惹不起躲得起,这次的事情一看就是有人在幕后推动,他们先冷静下来追查幕后之人,找出来作乱的家伙是谁再秋后算账。

苏景殊:心虚.jpg

对不起了同僚们,黑暗马上过去,胜利就在眼前,他们很快就要熬出头了。

只要后半出戏放出来,不用朝廷插手新法的名声也能挽回大半。

小小苏嘴上这么说,心里也紧张的不行,这是他第一次搞这么大的事情,和以前的小打小闹不一样,万一事情不按他的想法走就完蛋了。

新法的推行本就困难重重,再加上他这股泥石流,嘶,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他自己都不敢想。

更可怕的是,他敢想老王敢干,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不压身,反正情况已经难办到让他头秃,不如看看接下来还能再差到什么程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胆小怕事要不得。

苏景殊担惊受怕了好几天,看老王那么淡定也慢慢稳住了。

他们的计划做的很好,也几乎将所有的意外情况都预想到了,只要不是太倒霉就肯定能按照计划进行下去,要是倒霉透顶撞上来不及处

() 理的意外情况还有官家能给他们扛着。

而且现在距离上半出戏开演已经十多天,跟风骂新法的群众差不多也该反应过来,读书人不会甘心被人当刀使,反应过来后肯定会转过来替老王冲锋陷阵,事情并没有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在后半出戏上演之前京城的舆论就已经有了变法,老王不再是闷头挨骂,即便他们自己人没出声也开始有因新法获益的百姓为他打抱不平,老王出门也不用再担心被愤怒的群众扔臭鸡蛋了。

骂贪官就骂贪官,连着王相公一起骂算什么?

王安石以前在地方当官,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中有他治理过的地方的人,当地百姓都知道王相公为官尽心政务,一群人道听途说诋毁新法也就算了,凭什么连着好官一起骂?

这些人最开始人微言轻,发展到最后数量也不少,等后半出戏放出去不消二天就能和跟风抵制新法的百姓打的有来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