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要细揪起来,谁家没几个无能的后辈,没几件欺行霸市的丑事?平时大家互相遮掩也就过去了,但他们惹怒了勋贵,那凭什么还给你留面子啊。
别以为陛下是独苗,本朝没什么宗亲势力,你们两家就能为所欲为了。
这还没当上“外戚”,就狂成这样,等某位皇子真的登基,那还了得?
在此重压之下,陆、郑两家苦不堪言,哪怕他们说自家也是勋贵一员,都无济于事。
呵呵,知道你们志向远大,是奔着一家独大的外戚去的,你们连公主的食邑都要插手,将来会放过其他人吗?
——这些话术是诗怡教的,人也是诗怡去收买的,谁叫顾朗说,这是她的食邑呢。
诗怡:信他个鬼,用这辈子都不吃芹菜来担保,这事就只是个引子,阿爹是真心实意想削减勋贵待遇的。
用皇子等宗亲带头,也是无比认真的。
要削当然是现在最好削,皇子都还养在宫里,皇帝没有亲兄弟,叔伯辈也不成气候,多好的时机啊。
难道还要留给下任皇帝,让ta面对羽翼成熟的诸位亲王吗?
最终,在众多勋贵的联合施压下,上柱国将军、荣国公先后拖着年迈的身体进宫,向皇帝低头陈情。
是他们不该搞小动作,但请陛下看在先帝的份上,给他们留几分颜面吧。
顾朗也知道,态度该放软了。否则这两家又转头说他不念旧情,恐怕那些本来就是墙头草的勋贵,又要“物伤其类”,迎风倒向另一边。
想要他们真心认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来,陆郑两家想的是,昭华公主还是三千户食邑,其他勋贵的也不要变,就当这事没发生过,等时间久了,再翻出来说时,还能内涵皇帝威胁朝臣,以此为柄。
但他们没想到,身为当事人的昭华公主,会主动拒绝三千户的封赏。
没错,戏台子已经搭好,终于轮到诗怡上台表演啦!
她向皇帝上表,先是深谢陛下厚爱,转而提到她身为公主,受邺朝臣民奉养,就算做出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那也是应该的。
这三千户的食邑,她受之有愧,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若真的要赏,也该赏那些指出宗亲、勋贵对财政负担造成拖累的官员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国朝栋梁啊!
此话一出,陆郑两家想把此事赶紧糊弄过去的算盘全部落空。
昭华公主得了好名声,那批依附他们的官员被架在火上烤,而等皇帝欣慰应允,将她的食邑减到一千时,对宗亲勋贵们的新制度也同时出台。
宗亲不必多说,此处指的是皇室亲属,也就剩天佑帝那几个叔伯姑母了;勋贵,指的是勋官和贵族,分别以上柱国将军陆家和荣国公郑家为典型代表,前者有永业田,后者可降等袭爵。
众人胆战心惊,生怕自己如今的待遇被一撸到底,陛下不会真的这么狠心吧!
最先松口气的是勋官们,虽然以后再封的新勋官,永业田只有原来的八成,但旧有的待遇不变,只是将来往上升时要执行新规,那就还好。
先帝时期的老将年龄都大了,这条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尽管后辈们得到的好处势必减少,但原本以为要砸门,现在开窗都觉得惊喜了。
但叫宗亲和贵族来看,那这心情可真是跌到谷底了。
食邑倒是没怎么削,还是按原来的标准,问题出在继承制!
从前都是由他们向皇帝请封世子,来继承爵位财产,但往后就不行了。
他们选出的继承人,必须先参加皇帝组织的“定级考试”,达到相应要求才能继承爵位。
比如说,荣国公世子降等袭爵便是荣候,但他如果没考好,可能会被发配成伯爵、子爵,甚至直接丢了爵位,沦为白身。
但反过来,如果是伯爵世子去考试,就算拿了满分,也只能降等继承子爵,想要往上走,还是得自己立功。
皇亲贵族们傻了眼,他们想要提出抗议,却发现盟友勋官们已经悄悄退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拜拜了您嘞。
贵族们:……
这群不要脸的家伙,这么快就向皇帝滑跪了,说好的共进退呢?!
他们再怎么跳脚怒骂也没用,陆家见自己利益没怎么受损,就带着勋官们赶紧和这批人划清界限,想要把自家摘出来,可不能连累了二皇子。
至于顾琮将来当亲王,世子继承也会被削……那争取让他当皇帝不就行了。
要是当不上皇帝,那夺嫡失败的皇子,将来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对陆家也没有任何益处。
勋官们跑了,贵族看着皇亲,皇亲看着皇子。
皇子们,你们出来说句话,这切实关系到你们今后的待遇啊!
他们为什么不敢大声抗议,因为皇帝举着“政治正确”的大旗,说要给财政减轻负担,这些新规定连皇帝的亲生儿子都要遵守,更何况其他人。
你觉得不服气,难道你比皇子还尊贵?那你下一步是不是要当皇帝了?
只要顾朗问出这句话,就可以合理质疑他们心怀不轨,被扣上这种罪名,就算皇帝将他们判处死刑,都是名正言顺的。
所以,想向皇帝提出不满,只能打骨肉亲情牌,皇子那边取消新规了,才有皇亲贵族们的机会。
但,还没等他们商量好对策,顾璋就站了出来。
他上表一封,将贵族新规吹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他老爹英明神武一代明君,对于陛下的决定,他表示坚决的赞同和拥护。
贵族们再次傻眼,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背叛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