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成为敌国郡主后 第103节(2 / 2)

喻九匆匆赶来福宁殿, 是受了他干爹的命令,来找永乐郡主救火。

扑了个空,喻九垂头丧气赶回御门, 跑到御门前发现朝会刚散, 他干爹喻和留了个小内侍等着他,令他去文德殿。

喻九腿都快跑断了,气喘吁吁跑到文德殿门口,他干爹手下的一个徒弟常随在殿门不远处, 一见喻九迎上来:“郡主呢?”

喻九说:“去晚了,郡主刚出宫去了。”

常随的脸顿时一苦,口中道:“罢了罢了,先进来。”

两人从殿后绕了个圈,蹑手蹑脚沿着墙根进去,在御座后的阴影里垂手侍立。

文德殿中的气氛显然已经压抑到了一定程度, 御座之下两旁分立数名重臣, 御座之上皇帝面色森冷, 秀美面容冷凝如冰。

少年皇帝平时是个看起来很温和的君主,连疾言厉色都很少, 但正是因此,降下的雷霆之怒才更令人心惊胆战。殿中列位重臣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员,感受到皇帝有如实质的怒气, 一个个垂首低头半个字不敢说, 殿内一片死寂。

终于,左都御史邓诲一步出列,请罪道:“臣身为都察院长官, 未能约束诸御史, 是臣之过, 请皇上治罪。”

皇帝从高高的御座上垂眸,丹凤眼的形状优美却凌厉,声音淡淡:“邓卿你说,此事该如何处置?”

邓诲一时缄默。

桓悦再度看向文官之首的叶问石:“首辅呢?”

叶问石拜下:“老臣愚钝。”

桓悦目光微冷。

他自然看得出,邓诲并非全然无措,叶问石亦非年老愚钝。他们心中已有了想法,但顾虑太多,反而不愿轻易出口。

户部尚书王知左右看看,受不住这令人窒息的气氛,一步出列:“皇上,臣愚见,而今之际,理应尽快查证崔瑛所言真假。”

王老尚书动作太快,一边的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杨凝甚至都没来得及使眼色阻拦,王知已经迅速出列说完了话。

杨凝:“……”

一旁的刑部尚书章其言:“……”

查证?交给谁来查证?

桓悦道:“大司徒所言有理。”

大司徒是户部尚书的别称、敬称,皇帝平时称呼六部尚书多以卿称之,如今突然变换了称呼,王老尚书还没反应过来皇帝对他的回答满意与否,就听皇帝说出了下一句话。

桓悦说:“大司寇何在?”

刑部尚书章其言在心里痛苦地哀叹一声,出列道:“臣在。”

桓悦:“崔瑛所言,交由刑部查证,必要时可请鸾仪卫协助。”

章其言自暴自弃地应了下来,索性破罐子破摔:“皇上,以臣之见,崔瑛所言查证清楚之前,理应先请崔瑛暂住刑部协同查案。”

左都御史邓诲顿时拍案而起,恼怒道:“大司寇此言差矣,崔瑛之言尚待查证,御史声名何其重要,怎能先一步将其扣押刑部,岂非真话也变成假话,无罪也变成有罪了吗?”

暂住刑部协同查案,说的好听,实际上刑部能有什么住的地方?实际上那就是临时扣押有点身份的嫌疑犯的好听说辞。

邓诲虽然对崔瑛的莽撞不满,可崔瑛到底是都察院御史,身为都察院之长,邓诲必须挺身而出保护他。

章其言冷哼一声:“总宪大人想差了吧,暂住刑部协同查案,正是为了崔瑛身家性命着想,他今日在朝会上嚷一嗓子轻轻松松,总宪大人可知他得罪了多少勋贵?又牵连出多少事端?”

眼看都察院和刑部主官吵成一团,桓悦的面色越发风雨欲来,简直像是立刻就要降下雷霆之怒。

两位重臣终于从殿内愈发死寂的气氛中察觉出了不对,双双退开一步

好在千钧一发之刻,文德殿前值守的内侍疾步而入,带来了一个绝好的消息。

——永乐郡主回宫了,正往文德殿这里来!

救火的人来了!

.

明湘是在去北司的路上才知道朝会发生变故的。

鸾仪卫的两位统领风曲、雪醅由于其职责特殊,平日里不参加朝会,但每逢朝会皇帝御门听政时,总有几名鸾仪卫指挥使随禁军一同戍卫。这是在鸾仪卫成立之初时,朝臣们极其抗拒鸾仪卫,认为其监视百官,有祸国之嫌。于是在明湘的授意下,鸾仪卫做出了让步:两位统领不参与常朝,但鸾仪卫要派人参与朝会戍卫。

如此一来,鸾仪卫依旧能直接得到朝会上的所有政务消息,朝臣们不需要与鸾仪卫统领同朝议政,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负责朝会戍卫的六名鸾仪卫是从北司精挑细选出来的,挂着指挥使的职,实际上专职负责朝会,并不需要执行其他任务,官职全称就叫做戍卫指挥使。他们第一时间就分出人往北司急报,免得鸾仪卫统领不参与朝会,对朝中变故两眼一抹黑。

明湘出宫时比出去报信的指挥使早了一点,和他们恰好错开。

北司接到急报后,风曲和雪醅立刻就意识到皇帝会召他们入宫。于是二人分工照旧,雪醅留守北司,风曲则带人先一步往皇宫去。

风曲知道明湘出宫往北司来走的是哪条路,带人迎过去,果然在半途上就迎上了明湘的马车,和她匆匆一汇报,明湘今日的日程算是中道崩殂,不得不一同折回宫里。

在回宫的路上,明湘已经差不多把事情弄清楚了。

回北司报信的那位戍卫指挥使跟随风曲坐进永乐郡主宽敞的马车里,把朝会上发生的变故讲了出来。

大晋三日一朝,皇帝于御门前听政。这三日的一朝叫做‘常朝’,许多重要事务皇帝和重臣是不会在常朝上商议的。往往会放在范围更小、参与者更少且地位更高的地方探讨——例如内阁的阁议。

因此朝会的时间一般不会持续太久,有时重要事务越多,朝会反而越短——皇帝和三司六部的重臣急着下朝回文德殿商讨要务。

今日朝会走到尾声的时候,皇帝循常例问了句诸卿可还有事,往日里问出这句话就是要散朝的意思了,然而今日有个愣头青御史一步跨到殿中央,朗声说臣有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