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47 章 收购办法(2 / 2)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决绝 7811 字 11个月前

“他们能愿意?”

姜丽云道:“白羽鸡卖不出去,公社的干部愁得很,甚至他们家里,有些也是养了鸡的。你这是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他们求之不得,村里也一样。”

“也是!”孙金山立刻就想好了要怎么跟公社干部说这件事。

“这么做不需要你花钱请人帮忙收购,可以给你省下一笔钱,如果你把这省下的钱分摊给养殖户,给他们一个好点的收购价格,他们应该还会很感激你。”姜丽云又道

这段时间,他们

() 这里白羽鸡的市场价非常低,还卖不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金山即便用比市场价还要低的价格收购白羽鸡,大家也会卖给他。

但这么做有点过分,对孙金山的名声也不好。

就算用比现在的市场价稍微高点的价格收购白羽鸡,送去上海之后也是能赚钱的,既如此,何必当个奸商?

孙金山认真点头。

姜丽云又说了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孙金山现在拿不出用来收购白羽鸡的钱的话,可以先赊欠着,大不了带个公社的人一起去上海,然后等他们从上海回来,再把钱结算给养殖户。

两人在吃饭的时候聊了很多,等聊完,姜丽云还拿出纸笔,写了一张“白羽鸡收购办法”给孙金山,让他拿给公社的人看。

她在上面写了很多,比如称白羽鸡的称可以用以往收粮食的时候用的称,一开始可以先统计一下数量,到出发去上海的前一天村里再进行收购,以及出发当天,可以让养殖户自己把鸡挑去砖瓦厂。

“要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收购,这些鸡没地方养,只提前一天收购就没事了。养殖户为了增加鸡的重量,那天肯定会给鸡吃饱,去上海只用一天,鸡在你手上饿不死。另外笼子上做了记号,谁家的鸡出问题到时候会找他们,那么他们也不会折腾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姜丽云在纸上写了很多。

主要是这时候一些村干部,其实都是没有文化的,不统一一下收购方式的话,有些村干部可能会因为想要偷懒或者别的原因,最后把事情办砸。

“你这写得也太详细了,只要照着做,绝对没有问题!”孙金山道。

姜丽云笑了笑,把手上的纸张递给孙金山:“明天你跟我哥放假,正好可以去公社找那些干部谈谈。”

“对!我们明天就去!”孙金山道。

孙金山风风火火地来,又风风火火地离开。

等他离开后,姜丽云看向姜利海:“哥,我有事跟你说。”

姜利海立刻问:“啥事?”

姜丽云道:“哥,收购白羽鸡这件事,我没空参与,到时候肯定全都由你和孙金山来办。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要全程站在孙金山身后,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看法,多帮着做事。这是我想出来的赚钱法子,你是代替我去的,我们两个加起来占六成利润,比孙金山还多,所有的事情都让他去办不合适。”

“我到时候一定多帮忙。”姜利海给保证。

姜丽云道:“哥,我让你这么做,不是觉得孙金山辛苦让你多分担,我其实是希望你能好好表现,给村里,给公社干部,给乡亲留个好印象,你肯定也想大家夸你是个能干的年轻人吧?你要是把这件事办好了,就连我那未来嫂子,都会觉得面上有光。”

姜利海之前从未想过这些,现在听姜丽云这么一说,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办好了,公社里很多人都会认识他知道他,甚至对他有好感。

姜丽云道:“接下来几天,你跟砖瓦厂请个假,

多跑一跑。之前你就去那些养殖户家里统计过数据(),他们都认识你了?(),你再多跑几次的话,他们会感激你。”

就姜利海的性格,让他去创业很难。

但现在她都写了“收购办法”了,让姜利海到处跑跑,把事情办好还是很容易的。

这也能锻炼姜利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姜利海就是很早“当家”的,他如今不过二十五岁,却已经在砖瓦厂干了九年。

但他会干活,却不会办事,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姜丽云记得上辈子,姜利海都一大把年纪了,补办身份证都想让冯易陪他去。

年轻时的姜利海其实还好,但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离婚后又一直被村里人嘲笑……他越来越沉默寡言。

多锻炼锻炼,他这辈子说不定会过得不一样。

上辈子,姜利海离婚后做了电工,他就是个干辛苦活的,装修公司找他去干活的时候一直压价。

这辈子的话……让姜利海当大老板做不到,但让他在镇上开个小装修公司,给镇上还有公社里的人做做装修总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这就是她随便想想。

姜丽云没说太多,但姜利海知道姜丽云是为了自己好。

“丽云,我一定好好做!”姜利海道。

“哥,你很聪明,我觉得你一定能把事情办好。”姜丽云鼓励他。

姜丽云交代姜利海各种事情的时候,孙金山已经回了家。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家灯火通明,屋里坐了不少人,而他爸妈正在烧水给客人泡茶。

此外,屋子的角落里,还有一堆被捆住了脚的白羽鸡。

孙金山:“……”这些人是来卖鸡的?他们这么着急的,竟然还把鸡给带来了?

这些人就是来卖鸡的!听说孙金山要收购白羽鸡,他们立刻就来打听情况了!

不过孙家的这些鸡并不是他们要卖给孙金山的,而是他们带的礼。

他们家里现在没别的,就鸡多,来找孙金山探听情况的时候,也就找只鸡拎上了。

你拎一只我拎一只的,放在一起竟然足有十几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