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冒着生命危险,还挨了军棍,背了骂名。一次升两级,一点也不为过。
或许连升三级也是配得上的。
不过若直接与赵云同级,凌寒又觉得很不合适,于是就定在了中校。
周瑜与孙策,也同时晋为中校。
至于其余几路将领,则统统升为少校。
军衔封赏的自然是武官。
其中,周瑜有些例外。
周瑜虽然也领军攻破了一处据点,但平日里承担的文官工作反而要更多一点。
文官体系,凌寒暂时没有什么可封赏的。
扬州的刺史职位只有一个,交给了张昭。
当然,只是下了口令,让张昭暂时行使刺史之权,并没有正式册封。
正式的册封要等到张昭做出来政绩之后才能拿到。
普通士兵也有封赏,只不过是按照杀敌数量领取钱粮。
表现尤其亮眼的,才会被破格授衔,之前就有过被授予少校的士兵。
这次进攻的山越,战斗力实在一般,所以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因为有人并不在九江,所以凌寒这回没法为所有得到军衔的武将授衔了。
不过,他还是坚持着亲自参与进制作军衔勋章的过程。
当然,最重要的,是落实相应的待遇。
从俸禄与练兵数量两个方面入手。
当凌寒宣布要举行授勋仪式,并提前告知了此次军衔等级的意义之后。
众人最关心的,反而并不是自己所能获得什么军衔。
“公瑾。”
孙策请教道:“这些日子,你与殿下走得很近。可知道殿下为何要推行这所谓的军衔制度?”
周瑜闻言笑道:“伯符有何见解?”
孙策摸着下巴道:“我怀疑,殿下是想要借着这个军中的新制,来区别于长安城里那位天子。”
周瑜道:“那位天子是为董卓所立,以殿下的身份,完全不需要承认。以新制区分于旧制,的确是一个法子。”
“不过,”他话锋一转:“殿下恐怕并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哦?”孙策询问道:“公瑾此话怎讲?”
周瑜道:“我想殿下并不在意这些。”
当日,殿下当着三郡郡守的面,口头册封了张昭为扬州刺史。
这完全不符合大汉的规制。
不过,三郡郡守虽然心生疑惑,却并没有人提出来。
事后,他们也都谨慎地遵令行事。
显然,在三位郡守看来,相较于长安城里被董卓控制起来的那位皇子,殿下才是名正言顺的汉室之主。
既是如此,尽管与规制不符,只要并不过分,即使临时改了规制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