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65 章 065(1 / 2)

寒门天骄(科举) 清涴 18855 字 2023-10-08

萧景曜有点懵逼。

萧景曜目瞪口呆。

萧景曜眨了眨眼,确信自己没有出现幻听。

这事儿吧……就很离奇。

虽然说升职加薪是好事,但大齐自有国情在,官员三年一考评的规矩摆在那儿呢,表现得再优秀,也得等三年,积累下的功劳攒在一起升职,哪有像萧景曜这样,破例擢升一次不够,还来第二次的?

一年一次破例擢升,萧景曜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总感觉这里头有什么坑等着自己。

萧景曜直觉往胡阁老的方向看去,以胡阁老对他的执着来看,萧景曜合理怀疑这次搞事情的就是胡阁老。

萧景曜的目光刚望过去,就看到胡阁老气得胡须都竖起来了,唾沫几乎飞到兵部尚书王阁老脸上,“你个老狐狸,我提了这么多遍,陛下这次也是被我说动了,让萧景曜去六部,你现在跑出来摘桃子了?要脸吗?”

萧景曜顿时眯了眯眼,自己果然没猜错,这次确实是胡阁老搞事情。

虽然这对自己来说是好事,但萧景曜心里还是觉得有点怪怪的。说实在的,萧景曜还想在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上多待一段时间,正宁帝和阁老们治理朝政的小课堂呢,常听常新,每次都有新收获。

再说了,现在萧景曜搞事情,也是仗着自己是天子近臣,每天都能见到正宁帝,可以及时沟通。他能这么大胆地提出这么多想法,很大情况下就是因为正宁帝和阁老们都在,要是他的提议有什么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地方,执政十五年的正宁帝自然可以发现。要是正宁帝也发现不了,还有阁老们呢。

李首辅三朝老臣,不至于这点政治敏锐度都没有。

说白了就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萧景曜现在搞事情完全只管自己提出想法,根本不管具体施行,有什么责任也轮不到他头上来。要是让他单独下六部,萧景曜办事肯定又会更谨慎些。

要不是正宁帝确实和传闻中一样的性情温和,萧景曜也不会这么快就放下戒心,开始搞事情。

到了六部之后,不管去哪个地方,萧景曜肯定还是要看一看周围的同僚们,以及顶头上峰能不能为自己扛事。

这么一看,去户部貌似还挺合适的?毕竟以胡阁老在正宁帝面前都跳脚和其他人争辩的做派,萧景曜要是想要搞事情,胡阁老还是可以给他担点责任的。

不是萧景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官场上刀光剑影不要太多,萧景曜要是去了六部还想继续搞事情,那顶头上峰的品行可太重要了。不然,要是萧景曜倒霉碰上个没担当的上峰,事情办好了,上峰揽功劳飞快,要是出了问题,萧景曜这个刚去部门的新人,不就得被上峰推出去顶缸?

好事儿没自己的份,或者大头被上峰分走,自己喝点汤。出了问题责任全部都是自己的。这种傻逼事,萧景曜要是冲上去,他脖子上的就不是脑袋,而是用来凑身高的榆木。

胡阁老性格稍微暴躁一些,但

也很有担当,以他的傲气,不至于干出拿人顶缸的事情,反而会将此事一力担下,认为这事儿是他同意干的,他也有责任。胡阁老本来就十分看好萧景曜,要是有什么疏漏,他肯定会想办法把萧景曜保下来。

至于兵部尚书王阁老。萧景曜和他不太熟。这位阁老属于贵人少言型的,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必定有要事,直入重点,十分犀利。李首辅也是这个路数,但李首辅亲和力比王阁老强,性格更圆融,既能犀利地指出不足,也能拿话将事情圆回来,给对方留一点颜面,不至于让人将公务上的事情转化为私人恩怨。

萧景曜虽然可以在政事堂旁听阁老们和正宁帝商议朝政大事,但也就这样了。他一个正六品的中书舍人,总不好主动往阁老们眼前凑。他是正宁帝的中书舍人,和阁老们又没关系。萧景曜要是真的这么干了,定然会在正宁帝和阁老们心里留个没有分寸的印象。

那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种亏本的买卖,萧景曜素来是不干的。

所以萧景曜虽然在政事堂旁听了很多次阁老们的议政,对每位阁老的性情和行事手段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要论起私人关系的话,萧景曜和他们确实没有私下往来。

大家都是有分寸的人,不会因为正宁帝的脾气好而犯忌讳。脾气再好的帝王也是帝王,万一哪天一个不舒坦要发作你,理由都是现成的:天子近臣和阁老私交甚密,你们想干什么?

聪明人从来不会干给人留把柄的事儿。

萧景曜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来,论好感度,六位阁老中,胡阁老对自己的好感度是最高的,其次是李首辅,再次是吴阁老,接下来则是礼部尚书郑阁老,至于兵部尚书王阁老和刑部尚书季阁老,对萧景曜的好感度是根据正宁帝的态度来的。

其中的微妙,也只有萧景曜这种仗着自己的记忆力好,动不动就给自己来个全面复盘的家伙才能感受得出来。

于萧景曜而言,他就是脑海里重复播放了几回阁老们和正宁帝议政的场景而已。多好的学习素材啊,阁老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微表情,萧景曜都关注到了。每次正宁帝提到萧景曜,或者萧景曜自己又说了什么话,提了什么意见时,其他人的反应,更是萧景曜复盘的重点。

这么一看,这家伙委实是在作弊。哪有人用这个经历去分析同僚的一言一行,顺便从中判断出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的?

真是很难评。

对此,萧景曜表示:你就说管用不管用吧?

是真的很管用。

起码现在萧景曜就能根据自己分析出来的情况,给自己选一个对自己好感度最高的上峰。

官场和商场,人际关系都是重中之重。上峰愿不愿意护着你,直接影响你的干活积极性。

萧景曜不想当咸鱼,更不想当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活全自己干,吃的还是草。

胡阁老还在激情辱骂王阁老,萧景曜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正宁帝的神色,见正宁帝正

兜着手,饶有兴致地看热闹。萧景曜就知道,正宁帝心中已经有了数,这会儿只是看个乐子,娱乐娱乐自己。

萧景曜迅速垂下眼睑,余光又往李首辅脸上瞟了一眼。嗯,李首辅老神在在,含笑看着胡阁老跳脚,时不时在胡阁老喷得太激烈时出言为王阁老说话,又在王阁老激情反驳时帮胡阁老轻松反击。

胡阁老和王阁老唇枪舌战,激情对喷了半个多时辰还没停战,依然战火熊熊,想要将对方喷得一无是处,从不考虑歇战的事儿。李首辅功不可没。

但凡李首辅少说几句,胡阁老和王阁老都不至于吵成这样。

看明白这点后,萧景曜不由眼角抽搐,真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李首辅,撩火手段有一套,再努努力,胡阁老和王阁老都要打起来了。

快收了神通吧!

萧景曜很是无奈,怎么阁老里面也有乐子人啊?不仅是李首辅,正宁帝貌似看热闹也看得挺开心的,已经变换了好几个舒服的坐姿,两只手全都兜进宽大的袖子中,斜倚在椅背上,双眼亮晶晶。萧景曜都觉得,这会儿正宁帝就像是瓜田里的猹,吃瓜吃得美滋滋。要是再给他一把瓜子儿,就更加有小区退休大爷嗑着瓜子儿看热闹那味儿了。

救命,高大上的政治朝堂风瞬间就变成村头大爷闲话家常看热闹。

萧景曜嘴角抽搐,看来这个朝堂,有时候和高大上也没什么关系。

那头胡阁老和王阁老激情对喷了那么久,总算分出了胜负。胡阁老得意洋洋地看着王阁老,从鼻孔里发出一声轻蔑的哼声,“想摘我的桃子,没门!”

王阁老似笑非笑,“陛下有言在先,言明萧景曜去哪一部,且看他再捣鼓出什么东西。如今你只说,这望远镜,是不是适合兵部的东西?”

这玩意儿能拿去户部卖钱吗?

军队还没用上呢,这玩意儿能看清楚那么远的地方,在可视范围内,敌军有什么动静,尽收眼底。

胡阁老想拿这玩意儿去给国库增添进账,也不问问各位将军们答不答应。

兵部只管军器械备,王阁老同样是文官,对行军打仗的了解只是纸上谈兵。但他在看到望远镜后,都能立马想到望远镜会在行军打仗中发挥多大的作用,那些真正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将军们能想不到这一点?

也就是萧景曜实诚,指点琉璃坊的工匠们做出来了望远镜后,直接来找正宁帝了。要是他先拿着这个望远镜去找顾将军……王阁老冷哼一声,胡阁老那个老东西还有喷他一脸唾沫的份?

这玩意儿就该属于兵部,作为秘密武器给将军们,然后让将军们给敌人一个大惊喜。直到瞒不住了,敌人手里也有了这玩意儿,望远镜这才能流入市场,进入权贵富户们手中,成为他们炫耀的宝物。最终为国库增添一大笔进账。

现在望远镜刚出来,胡阁老就想把它扒拉到户部去?他脑子没毛病吧?

这玩意儿就是兵部的,按照正宁帝先前说的,萧景曜也该来兵部。

完全没毛病

王阁老很是理直气壮。

胡阁老翻了个白眼,“东西归兵部,人可不能归兵部。”

王阁老笑而不语。

萧景曜想了想,试探地对正宁帝说道:“陛下,去年您已经破格提拔了臣做中书舍人,若是今年再破格提拔,怕是难以令人信服。”

正宁帝先前就是这么想的,后来被胡阁老和李首辅两人接连劝了一回,正宁帝的想法也变了,笑着说道:“他们只是不知道你立了多大的功劳罢了。不说玻璃镜,就说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都不知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便利。朝中大臣们,眼睛有毛病的可不少。不管是近视还是远视,都能挑到一副最适合他们的眼镜。你怕是不知道,朝中有不少大臣决定致仕,就是因为自己的眼睛视物不清,以至于处理公务要花更多的精力,难免精力不济。现如今有了眼镜,他们又能继续为朕分忧。单论这一点,许多大臣都该感谢你。”

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就是为了当官吗?有的人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头发花白,没干几年就眼睛视物不清,只能考虑致仕的事,怎么可能不惋惜?还有的考中进士时也算年轻,官场沉浮数十载,好不容易爬上了高位,然而因为眼睛的问题,让他们不得不考虑致仕,这能忍?

往大了说,眼镜的出现,延长了他们的政治生涯,他们能不感谢萧景曜吗?

正宁帝和阁老们瞒得紧,朝中知道玻璃镜和报纸都是萧景曜最先提出来的人寥寥无几。玻璃镜还好一点,萧景曜时不时就往琉璃坊跑,行踪瞒不了人,大家猜测萧景曜可能和玻璃镜的出现有什么关系,或者只是单纯为正宁帝跑腿。不管哪一种,都代表正宁帝对萧景曜的信任与器重。

至于报纸,那就真的只有正宁帝和阁老们知道这是萧景曜的功劳。

最开始办报纸,正宁帝的怒火都冲着轻水教和贪官污吏去了。轻水教一心造反,并不过分看重自己的性命,必要的时候豁出去,都能让正宁帝吃个大亏,更别提萧景曜这个小身板了。

贪官污吏更加不用多说。当贪官的,上下打点的还少吗?肯定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拔就拔掉一大串。被抓的在报纸上公开处刑,遗臭万年,侥幸没被查出来的,能不对最先提出办报纸主意的萧景曜下绊子?

杀人不过头点地。萧景曜这一手,直接把文人最重视的身后名给毁了个干干净净。虽然他们是贪官,贪官也要脸啊。《大齐日报》全大齐发行,驿站一层接一层,一直将《大齐日报》从京城送到各地衙门。皇权不下县,《大齐日报》能直接送到最低一层的县衙,官府还不能不卖。

朝廷办的报纸,正宁帝亲自写过文章的。你不许治下卖《大齐日报》,是何居心?

除非各地一把手想扯杆旗来造反了,不然真干不出这种没脑子的事儿。

虽然说最底层的老百姓消息都不灵通,一辈子都在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打转。但谁家还没几门拐着弯富贵的亲戚呢?就算没有富贵亲戚,百姓们家里有什么喜事,也要进县城买些体面的东

西。不可能完全同外界隔绝。()

这一进县城,说书先生慷慨激昂说着朝廷钦差愤怒斩贪官的事儿,街头巷尾还有穿着士子衫的读书人,拿着张大纸,面色沉醉,抑扬顿挫地为不识字的百姓们念着报纸上的最新新闻。

∮想看清涴写的《寒门天骄(科举)》第 65 章 065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人嘛,天性就爱吃瓜凑热闹。底层百姓们的生活十分单调,没有什么娱乐方式,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挣点糊口的口粮,一年到头,也就是过年那阵儿有点盼头。虽然要花点银钱置办年货,但大家的心情是高兴的,辛苦了一年,这么奢侈一把好生庆祝一回,自己也高兴。

现在除了过年之外,他们进城听到了这么新鲜的事情,能不回家同村里人好好说一说?

这可是朝廷的最新动向呢,听起来多高大上啊,虽然他们听不太明白,但听起来就觉得朝廷很厉害,再一看读报先生激动欣慰的脸色,大家也能猜出来,这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东西。

朴实的老百姓有自己的智慧,多年的生活经验弥补了他们不识字的短板,总归是有些见识的。

报纸上还有很多版面,种地的农人竖着耳朵认真听读报人念的农桑小妙招,认认真真地记在心里,想着等到明年种这个时,自己试一试看看。这是朝廷大官写出来的东西,皇帝也看了的,总不能骗大家。留一块小小的地试试,若是有用,以后就都这么干。

喜欢听故事的小孩子们最为兴奋,他们三五成群挤在一块儿,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读报先生,满心满眼都是对新故事的渴求。

平日里这帮淘气皮猴子只会到处疯跑惹事闯祸,甚少有这般乖巧的时候。长辈们瞧了,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熊孩子惹人厌恶,但乖巧懂事的孩子,就十分招人疼。成年人对孩童包容性本来就强,读报先生见了这么多乖巧机灵的孩子,眼底也有了笑意,继续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起报纸上的故事来。

报纸上的故事都是些什么?钦差斩贪官,梁九弘智斗神棍,每一件事都跌宕起伏,就像一把小钩子一样,将小孩子们的心牢牢钩住,让他们的心情随着读报先生读出来的话,不住起伏,是不是还瞪大眼,发出“哇”的惊呼声,有时候又拍掌大笑,高声叫好。听到高兴的地方,他们还会高举双手,蹦蹦跳跳不停欢呼,气氛组属实到位了。

孩童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常有惊人之举。

有小孩子是梁九弘的粉丝,沉迷于听梁九弘的各种光辉事迹,想象着自己如同梁九弘那样,冷静地将所有装神弄鬼的家伙全都打倒,将这些神棍们建立的邪神庙全部推倒,不让他们继续为祸人间。

这可是弑神诶!多么令人血脉贲张!

小孩子们最喜欢这样的冒险故事,有的小孩甚至因为听同一个故事太多次,都能将故事给背下来,央求家里给他买一份刊印了那个故事的旧报纸,好家伙,比对着报纸上的故事,竟然还认识了好些字。

当真是意外之喜。

还有的孩子听了大贪官伏法的故事,平时玩耍时,就会

() 来个角色扮演,有人扮演钦差,有人扮演坏蛋贪官,还编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没过多久,顺口溜满大街都是,大人们或多或少都听了一耳朵,无意识就记住了。

其他地方还好,要是在贪官们的家乡也来上这么一出……呵呵,这年头儿的人讲究个“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相应的,在家乡留下这样臭不可闻的名声,那真是祖宗十八代都跟着蒙羞。

朝廷也就要了他们的脑袋,家乡老百姓愤怒起来,可是会刨他家祖坟的!

谁不怕这个啊?

贪官们只要在脑海里想想那个场景,都觉得一阵窒息。

坏人是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错处的,他们从不内耗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又因为欺软怕硬的本质,不敢恨正宁帝和阁老们,只会将仇恨全部放在提出办报纸的家伙身上。

他大爷的,你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何要想出这么阴损的主意来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