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240 章 我能说是误会吗(2 / 2)

张君政道:“我本来不该忧愁,但晋王殿下似乎为我相面,说我该去岭南。”

崔敦礼看着友人忧愁的模样,又是想笑又是羡慕。

岭南蛮荒之地,谁都不想去,他可以理解友人的忧愁。但晋王殿下的谶纬相面本事声名在外,哪怕博陵崔氏本宗那些清高之人也盼得晋王殿下一句点评。

晋王殿下的点评,可比魏晋时那些士人点评风光得多。

后者普通百姓可能会心生向往,但世家子弟都知道是互相吹捧。晋王殿下的点评,那可是直指真正的未来。他所评之人,无一不功成名就。

虽然也有人说这不是晋王真的会识人,而是他甄选的人才被陛下重用,所以他们功成名就。

无论事情背后真相如何,但世人追捧晋王殿下的点评是事实。

张君政居然偶遇晋王殿下,还得到晋王殿下主动透露天机。若是自己,哪怕岭南蛮夷之地令人畏惧……

也不是很畏惧。崔敦礼的偶像是苏武,以及那群秉承节义,愿意为大汉赴死的汉使。他入朝为官后就会寻求往西域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如果换作南疆也没什么差别。

崔敦礼半开玩笑道:“你不想去岭南,换我去。我帮你完成晋王殿下的谶纬。”

张君政愧疚道:“我虽然畏惧艰苦,但也向往青史留名。如果当日贵人真是晋王殿下,我就该为去岭南准备了。我如此追逐名利,让崔安上看笑话了。”

崔敦礼摇头:“岭南瘴气弥漫,向来是官员流放之地,你不愿意去很正常。我怎可能笑话你?而想要建功立业也是人之常情,谁入朝为官不希望名留青史?”

崔敦礼明白了张君政的忧愁。

虽然张君政的忧愁没有任何用处,但或许他只是想确定当日那人真的是晋王,好让自己“死心”。

这不仅是张君政畏惧岭南的生活艰苦,更是不自信。

张君政对自己的才学能耐很有自知之明。他完全无法想象,自己去了岭南能做成什么事业。

自己真的有那么厉害?真的能教化岭南?真的会在岭南青史留名,成为后世人仰望的贤臣?

坐镇岭南,也算封疆

大吏了。自己哪可能成为封疆大吏?他乡试名次平平,许多人都比自己更有才华。他甚至没有太大的野心,在疑似晋王为他相面前,他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当个比父亲稍大一点的官,不让父亲担心自己的前程而已。

封疆大吏,教化岭南,青史留名……张君政翻遍了史书,细细查看有类似功德的先贤功绩。他越看心里就越惶恐。

做不到啊,我怎么可能做得到?

崔敦礼看着友人惊魂不定的模样,又是嫉妒又是自豪。

晋王殿下看看我啊!岭南我真的可以!扎根一辈子都可以!

张兄不自信,我超级自信!

但他又为友人骄傲,为自己的眼光自豪。

张君政现在展现出来的才学虽在寒门士子中还算不错,但在世家子弟中只能说平庸。崔敦礼却喜爱张君政的为人,认可张君政的品行,愿意与张君政结交。

他的眼光果然无错。

“如果张兄只是想求个安心,我可以为张兄引荐族兄。族兄乃是晋王殿下的弟子,你向他描述当日所见贵人面貌,他一定能判断那人是否是晋王殿下。”崔敦礼提议,“若那人真是晋王殿下,张兄就不能不自信了。晋王殿下替人相面从无错误。”

张君政咬牙道:“请安上为我引荐!”

“原来如此……”崔仁师听了两人描述后,打量张君政的目光有些酸意,“那贵人确实是我的老师。”

崔仁师自诩才华横溢,也得过老师只言片语的“预言”。但老师只说自己官职很高,但功业却很少提起。

他出身显赫,又是老师弟子,官居高位很容易。但到了他这个层次,所想的就不是当多大的官,而是在史书中留多大的名。

且看史书中宰相众多,为后世人所祭拜的有几人?

他为相就该如房杜魏那样的名相,不然就该为名臣,而不是史书中只记录了一笔的“某某为相”。

张君政未来的官职可能没有自己高,但能被老师认可“教化岭南”的功绩,那张君政将来恐怕是要被岭南人立祠拜祭的。

崔仁师调整心态,把张君政视作对手,并决定交张君政这个朋友。

对手才能成为友人,友人就该是对手。

“老师向我抱怨,当日陛下从宫里偷跑,带着皇后殿下与士子同乐。虞公等人连带罚了无辜的他,他很生气。”崔仁师是故意炫耀与李玄霸的亲近。

老师在外的名声无论是好是坏,总是有几分神异色彩。他见到的老师虽然在正事上令人敬畏,但平时倒像是家中幼弟。

李玄霸是崔仁师的老师,比崔仁师长一辈;崔仁师却比李玄霸大几岁,侍奉老师的时候又难免带着几分兄长看幼弟的心态。

崔仁师常羡慕陛下。有这样的兄弟,难怪陛下当了皇帝,也能坚定兄长的本心。

张君政眉头紧皱了许久,拳头也攥紧了许久。

崔仁师和崔敦礼静静等候。

半晌张君政松开眉头,拱手作揖

道谢:“既然晋王殿下相信我能做到,我定不负殿下和陛下所托。若会试及第,我会主动上书,前往岭南!”

崔仁师和崔敦礼露出笑容。

“也不一定是现在去,张郎还要做些准备,积攒些阅历。”

“我也是以字行世,君政唤我仁师即可。你得老师点评,又与安上熟悉,我们也定能成为友人。”

三人互相恭维,结成了一辈子的深厚友谊。

……

“啊?”李玄霸从崔仁师口中得知此事后,整个人都傻掉了。

崔仁师疑惑:“当日那人不是老师?”

李玄霸:“……是我。”但我没说他能成为封疆大吏教化岭南青史留名啊!

李玄霸和张君政随口聊了几句,只是因为张君政是张九龄的曾祖父而已。

虽然张九龄主观上没有做教化岭南的事,但岭南出了一个名相这件事本身,就能激励岭南自己兴文教,鼓励岭南人走入中原。

宋朝时,福建广东走出的进士就已经非常多,可以成为文教兴盛之地。

至于张君政,怎么说呢,张君政在广东韶州当了一辈子的韶州别驾,即大隋的郡丞,相当于主管行政的副市长,一辈子虽无什么业绩流传史书,但能在韶州别驾上干到逝世,肯定干得不算差。即使史书不说,李玄霸也能判断出张君政为韶州做了许多实事。

但他问张君政去不去岭南,只是单纯好奇张君政在韶州当官时,带着全家入了韶州的籍,之后子孙都扎根韶州而已。

一般中原人去蛮夷之地做官,哪怕当几十年的官,家人也是在中原祖地的。

“是的,没错,他将来会因为教化岭南青史留名。”李玄霸道,“他会老逝在岭南任上,之后全家都扎根岭南,子孙在外做官也将家人留在岭南,只身前往外地。张家世代教化岭南,成为岭南科举望族。”

崔仁师敬佩道:“君政品行真是令人佩服!他的子孙家风也令人羡慕!”

李玄霸道:“是啊,他家风确实不错。曾孙还入朝为名相呢。”

崔仁师的表情扭曲了一瞬:“名相?”

李玄霸点头:“张良后人中又出现一位后人永久传颂的张相了。”

崔仁师酸了,酸透了。

他看到朝堂上那些能臣,都放弃了当名相的奢望,张君政的后人居然是名相?!

崔仁师问道:“老师,我的后人……崔氏后人有名相吗?”

李玄霸道:“崔氏子弟当宰相的人挺多,特别是唐朝快灭亡的时候……”

崔仁师打断道:“老师,老师!别说了!”

他掩面而逃。

李玄霸耸肩。这孩子真奇怪,你自己要问的,现在又不想听了。

唉,算了,对晚辈且纵容些。

李玄霸本来今天没打算进宫。二哥案牍劳形,自己进宫被二哥发现咳嗽已经好了,估计会被抓苦力。

但今日听到的事太有趣了,李玄霸按捺不住分享欲|望,虽然会被二哥抓壮丁,还是兴冲冲进宫把张君政误会的事告诉二哥。

“二哥,你说张君政这一误会,不会真的变成了千古名臣,被广州……呃,就是岭南百姓建庙立祠吧?”李玄霸乐道,“我查阅了他的试卷,他还算脚踏实地,说不定真的可以。”

这么好笑的事,李世民却没有笑。

他沉着脸抽出一封文书,塞在了李玄霸手中。

李玄霸疑惑地展开文书。

薛道衡弹劾交州都督,李世民另派卢祖尚为交州都督,辅佐岭南道总管薛道衡。

此文书乃卢祖尚所上。卢祖尚在文书中称,虽然他已经接受了任命,但回家一想,交州太苦,便不愿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