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372节(1 / 2)

他想过寻找当地特产,在这里开店,召集人手做工发薪酬。

这也是他过去常用的办法,只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打理生意就行,挺方便的。

……就是又得去老父亲那挖墙角了。

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给。

胤祚把这想法和康熙、兄弟们一说,正想可怜巴巴地要人才,结果大家听完后都不同意。

康熙:“你先前这么做行得通,不代表现在也行。”

太子:“你把所有风险转嫁到自己身上,是不是还得出钱修路?能修一条两条,能修千条万条吗?大清幅员辽阔,穷苦地区不止一处两处,这办法不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三阿哥:“六弟,不要养成他们凡事靠他人的惰型。”

没办法凭一己之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胤祚只能另寻他路。

寻找特产和銥嬅做生意的这个方向本身没什么问题,前世就有很多助农、扶贫行动,都挺有成效的,有问题的是他的实施方式。

父子几个讨论再三,敲定一个比较费时费力,但要真的能够成功,可以惠及几代人的办法。

胤祚去当地县衙亮出身份,县令已经收到六阿哥会来的消息,据上面透露,是要在当地做生意。

这要是做好了,就是政绩,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县令激动得全权配合。

刚开始的几个月不算顺利,胤祚在走遍各处查看情况的同时,频繁地和各处的农家子弟与研究所的人交流,勘地形、查气候、测温度、测湿度。

当地有矿产的就挖矿,能种茶树、果树、药材的就扩大种植,能搞梯田的就开垦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最要紧的还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不论是矿产还是茶叶药材,都得运出去卖出去才能换钱,才能富裕起来。

胤祚组织当地富商铺桥、修路,让他们出钱的同时,给他们留了后续赚钱的路子,一个个有甜头可吃,态度不要太积极。

他走过一处又一处,富裕了一地又一地,就像一支点金笔,笔头点到哪里,哪里就跟着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