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35节(2 / 2)

“总之臣还是希望殿下能多保重身体,您日理万机,本就操劳太过,就连现在受伤了,也没有可以安心休养的机会。”

“我会的,你们不用担心,我年轻,恢复得快,就算不管它,过个几天也能自然恢复。”

会试张榜后,紧随其后的便是殿试,依旧是正宁帝的主场,不过何殊也有跟他一起,出现在殿试现场。

这些新科进士说是天子门生,但是真正用这些人,以及决定要如何用这些人的是她,提前多观察一下这些人的表现,对接下来的合作有好处。

只是她能在现场观察到的,也就是这些人的一些心理素质而已,看这些人在殿试中写的文章,注定看不出个什么子丑寅卯。

连时人都很看重的书法,她都只能看个出表面,不懂什么筋骨力道。

不过正宁帝离开后,何殊也没在现场多留,对某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而言,在皇上和太子眼皮底下考试,那心理压力着实有些过大。

看到何殊过来,正宁帝饶有兴致的问道,“皇儿看了一圈,可有收获?”

“还行,有几个定力还不错,就是相较于上一届,这一届,好像要逊色了些?”

说完,她若有所思的问了句。

“这次的会元第二的贡士好像姓杨?”

汪林赶紧恭敬的回道,“回禀太子,那亚元确实姓杨,出自凌山书院,祖籍在承同府。”

何殊本就是因有所猜测,才会特意问起,如今听到汪林的介绍,相当于是印证了她的猜测。

“承同府杨氏?孤记得与瑞王一同出海的人家中,似乎就有承同府杨氏一族,可是一家?”

汪林很为自己这次特意提前做过的功课感到得意,赶紧回道。

“是一家,他父亲曾任国子监祭酒,是杨氏年轻一辈中最出色的一个,没有随其父离开。”

也就是说,这位就是杨家给自己在大安留下的退路,何殊饶有深意笑了笑,也要看她愿不愿意给这个机会。

何况她那位瑞王伯也不是吃素的,这承同杨氏将如意算盘打得如此响,不知他们有没有考虑过两头下注、两头落空的结果。

他杨家子弟可不比何昌逸,人家瑞王将何昌逸留在大安,可不是为了给自家留退路,更不是为了在大安发展势力,而是为表诚意,有留下他当质子用意,虽然她并不需要,而他杨家凭什么?

第一百六十六章

知道这些情况后, 何殊只是点点头,没有再就此多说什么,转而问正宁帝。

“父皇认为这届新人如何?”

正宁帝不仅参与过会试前十人的排名,还亲自抽查过前十之后, 以及落榜生员的文章, 确定这里是否有沧海遗珠。

他知道相比较其他官员, 何殊更愿意相信他的判断,这一直是正宁帝颇为引以为傲的地方,此刻听到何殊的询问, 他稍作沉吟后才回道。

“总体上还不错,就是比起上届, 这批要相对较为逊色一些, 尤其是排名靠前的这些,没有能让朕感到很惊艳的人物,当然,这是从文采方面讲, 会试后几名应该是在实务方面下过功夫, 都相对较为务实。”

对现在的朝廷而言,务实肯定是个正确方向, 不管那些人是真务实,还是为了投上所好,总归都是用心了,何殊并不讨厌这种心机, 只要他们能在入仕后,继续务实就好。

“务实好啊, 儿臣认为, 在文采方面差距不那么大的情况下, 父皇可以适当把握一下这里面的名次,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正宁帝迅速领会到何殊话中意思,对此当然没有异议,反正这批新人里面又没有让他觉得印象深刻,特别看重的人,他一点都不介意按照何殊的意思做。

等到殿试结束,正宁帝陪着阅卷官们看了十几份答卷后,才回到御书房中,好奇的问道。

“皇儿认为,那承同杨氏的小辈,排多少名合适?”

何殊不答反问道,“父皇已经看过他在殿试中的文章了吧?印象如何?”

正宁帝对此也不以为忤,接过何殊端给他的茶,态度闲适的点评道。

“不说和上一届的状元沈卓相比,就是比起昌逸,那也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嗯,应该是先帝很喜欢的风格,依朕看,在会试前十中,能排个第四或第五名的样子。”

何殊笑着点头道,“那杨厚泽的祖父曾是深受先帝宠爱的太傅,看来他确实是位深得承同杨氏家传的好继承人,给个传胪吧。”

正宁帝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就凭那承同杨氏耍的这些心眼,太子会给个更靠后的排名。

“以他在殿试中的文章水平,传胪的位置,绝对不会屈了他,不过皇儿既然已经知道他的身份,难道就不介意?”

“他祖父是在正宁三年,被我们赶出朝堂,他父亲杨承功,从正宁五年起,就被我们按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不得动弹,以杨家的行事风格,若非察觉到他们在大安不会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肯定不甘随瑞王伯走,虽然留下的有人,想来他们也已做好了不被重用的心理准备。”

正宁帝若有所思的回道,“你的意思是,暂先不出手,先给他应有的待遇,以示公正,回头再用对付他爹的方式,让他知难而退?”

何殊却摇摇头道,“杨家谋的是能两面开花,在大安的计划应该是暂先蛰伏,儿臣怀疑,那杨厚泽在这次的大考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我们可不能在他的名次上,留下可让人质疑的余地。”

能在会试中考个第二,却在殿试中,表现出只能拿第四名左右的实力,很难不让何殊多想,多留一手总没错。

承同杨氏退出朝堂后,在大安明显变得低调起来,影响力仿佛也降低了不少,削弱这些在朝廷和地方都根基深厚的大族,是何殊一直以为不曾放弃的目标。

对方想要暂先蛰伏,再伺机让杨氏重现杨家老太爷时的辉煌,何殊当然不会给对方留下这个机会。

听出这里面又涉及到各种心思算计与较量,正宁瞬间感到头大,他并不怀疑太子的推断。

“就一个考试而已,也能牵涉到这么多的心机,真是的,朕记下了,不仅将那小子排在传胪的位置上,还会将他的文章也张贴出去,绝对不会给人留下可质疑的余地。”

批阅文章,可是他的专业特长,正宁帝十分确认自己的判断肯定能经得起大众的质疑。

听到正宁帝的吐槽,何殊笑着摇摇头,她也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多些真诚,少些算计,人人都能活得轻松些,可惜天不遂人愿。

说完这件事后,何殊拿出一份奏报递给正宁帝。

正宁帝看着奏报与所附清单上的内容,笑着满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