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简氏没想到,一直以来坚决反对分家的苏老太爷这时候想到了分家,她正琢磨着下次再做点什么添把火,让公爹对三房更不满。
苏老太爷的主意打得好,想着等到苏高平主动回苏家挨教训。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苏高平根本没有想过回苏家,这时候距离过年已经没几天了,几天之后苏高平居然直接带着夫郎和孩子在唐家过的年。
这时候谁都不知道几天后的事,苏家大房的闹剧没能闹起来,三房的谈心也一直没能成功。
过年前的商家通常是忙碌的,辛辛苦苦一整年,就盼着过年这几天休息休息,吃点好的同街坊领居吹吹牛皮。
过年想要有年味,除了丰盛的年夜饭,新衣裳也是缺不了的,但凡家里能挤出钱的都会想办法给家里人添置一身新衣裳。
因此,唐记布庄的生意开始变得繁忙起来,苏高平每天都早出晚归。
唐记小食的买卖就更不用说了,买花生瓜子的人就没有少过,而福字糖因为字形的特殊性,在唐记卖得比四季字糖要好得多,一摆出来,从早到晚就一直有人陆续过来购买。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忻每天也忙个不停,和苏高平一样早出晚归地同椿婶一起做福字糖,根本没有机会出门。
苏忻没有机会出门,自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同唐熙谈话,了解苏忻“真实想法”的苏瑜就每天都在唐熙耳边帮着苏忻说两句。
唐熙听着听着,大概是听多了,他慢慢地对苏忻的事没有了刚开始那么担忧。
苏瑜就宽慰唐熙说过:“阿姆,咱们现在出去没有再听着外面的人说忻哥儿的事了,大家都在想着自家过年怎么怎么样,都对别人的家事不上心,你不用太担心。”
因着过年的缘故,那天在唐记发生的事已经被大家忘得差不多了,就算没有过年的影响,也很少会有人会一直讨论一件事,毕竟县城那么大,周围还有不少村镇,大家能说的新鲜事不少。
唐熙觉得苏瑜说的有道理,他最担心的无非就是孩子们的名声,他年纪大了无所谓,几个孩子都还没有说亲,受了影响可怎么办。
“阿姆,我、我有个问题。”说着话,苏瑜的脸上难得带了些羞涩,为了二弟他这次算是豁出去了。
“什么问题,你说。”唐熙听到大儿子说他有问题,顾不得考虑苏忻的事,赶紧问。
“我的亲事你和阿爹是怎么商量的?”苏瑜非常不好意思,说完就微微低头。
“你的亲事?”唐熙听了一愣,他突然意识到,苏瑜是在大年二十八那天生的,再有几天苏瑜就该年满十六岁了。
在这之前的几个月,唐熙以为他们要守孝三年,把苏瑜的亲事放在了一旁,后来苏高平回来了,家里一出一出的事让他分不出精力,也没有想过苏瑜的亲事。
可孩子马上就十六了,不能再耽误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