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岚一直以来都很讨厌这样几家人假模假样互相恭维实则暗中攀比的场合,不仅仅是因为浪费时间,更是源自那些站在“为你好”的角度指点江山的话题。
比如杨岚想读博这事儿,好像所有人都急着插一嘴意见——
“博士毕业都多大了,过了二十五了!”
“读什么博士?物理博士,哎哟小姑娘读博还是这种专业以后哪个男生敢娶?”
“为什么要读博士?M大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工作经验最重要!有名校学历加持,早点多赚钱给你爸妈换辆好车!”
“我觉得读博士好,现在企业都喜欢引进高学历人才!学历越高起薪越高!”
……
无论他们作为不懂物理也没做过科研的人给出什么样的意见,只要杨岚的回应是否定的,他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读书读傻了,书不是这么读的”。
人一旦告别考试后,一切便都没了标准答案作为参照,于是很容易失去自我认知的参考系,又由于心理层面的自我保护机制,多数人会倾向于把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答案认定为错误的,甚至是愚蠢的——他们从来不会反思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当初他们连出题人的想法都捉摸不透,为什么会有信心认为自己工作后做了几年ppt就比杨岚更能揣度人心?他们连基础的课本都读不好,为什么会有信心认为自己比杨岚更懂“书该怎么读”?没有人会思考这些,因为工作后形成的大圈子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每个人周围都是水准差不多的人,认可着相似的道理,信奉着同一套逻辑,而当他们遇到杨岚这样“思想不在正轨”的人,又由于出生在同一个城市,便想当然地站在自己的视角上替杨岚思考问题,还沾沾自喜地认定自己相当古道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