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确实也不是托词,牛头离开后,急匆匆地朝城隍院走去,看着确实很忙。
“哼,死有余辜。”古代最讲究孝顺,朱元璋尤其看重这种道德产生的约束力,闻言冷笑道,“要是咱判案,就先砍他几刀再杀。”
随后他又道:“标儿,这就是你提过的牛头?咱看着它挺憨厚,很不错,顺眼。”
朱标点了点头,心里觉得老朱同志之所以喜欢牛头,估计也有他小时候放过牛的原因。
刘基的重点在其它地方:“公子,这位大娘化鬼的执念恐怕不是仇恨吧?”
“先生说的是,沈大娘的案子其实闹出了不小动静。”
朱元璋与刘伯温被提起兴趣,都侧耳倾听。
“事情是这样的,沈家的大儿子沈树平日里负责照顾母亲,二儿子沈山在城外有地,耕种繁忙,只是偶尔回来探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孝顺,赚十个铜板,有九个他都给了老娘。”
“可沈大娘的吃喝用度其实暗中都被沈树给克扣了。沈山送回来给她的鸡蛋米面,全进了别人的肚子。”
“吃不上东西,沈大娘的身体日渐衰败,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沈树害怕自己苛待母亲的事败露,于是买了便宜草药吊她的命,没想到庸医害人,把大娘给毒死了。”
“正好沈山最近送了吃食回来,大儿媳一出主意,栽赃嫁祸、打点关系,就将其抓进去顶罪。”
“沈大娘被害以后日夜游荡于城外田中,亲眼见到二儿子在头七当夜被抓走,怒而发狂,被寻夜的牛头马面发现,这才带到这里。”
“所以沈大娘的执念是沈山能够过得好罢了,至于自己是否被人害死,大儿子是否伏诛,反而觉得无所谓。”
“这案子牵扯到沈家三人、郎中一个、受贿衙役一名,牵扯道德与法律,而且一开始确实审错了,亦没有证据,如果不是沈大娘讲述事情经过,必定又是冤假错案。”
“人心可怕可敬呐。”刘伯温叹道,“不过如此一来,由小见大,城隍制度确实大有益处,公子还要继续坚持才是。”
“如果是因仇恨化鬼,沈大娘不久后就会消散了,但她的执念是担忧,所以阴寿保守还有二三十年,直到她的二儿子死去为止,不知道算不算因祸得福。”
刘基同意:“造化自有命数。”
朱标补充道:“城隍庙周围住的都是这样的鬼,案子虽有区别,大体模样上差的不多。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需求,所以不远处还修了饭店、茶楼和戏台子。”
刘基顺朱标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许多楼阁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子在风中猎猎招展,上书不同店名。
风格绮丽出众,隐隐有烟雾香气飘散,梦幻雅致,来往行鬼络绎不绝,街头巷尾,红灯高挂,与苏杭最繁华的勾栏瓦舍之地比起来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