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是她困在一具小小孩童的身躯内,许多事情都做不了。有趣的是周围的小朋友们很好玩,有人拘谨古板,有人天马行空,而不管什么性情,一颗心真挚而纯粹,为读书时光增添一份剔透与纯净。
韶音在六岁之后,便显露出“书痴”的一面。没办法,长大还要很久,她总不能一直这样混过去。
渐渐的,她表现出来爱读书,尤其爱杂文广记。她喜欢看地域志,喜欢看野史,甚至张狂到在先生讲课的时候公然不听讲。
“可是先生讲的,我已经会了。”在先生气怒时,她不急不缓地站起来,将先生今日要讲的文章背诵出来,并阐释含义,证明自己的确不需要听讲了。
先生还是不高兴,但见她是个女孩子,就又饶过她了。不爱读书便不爱读书,反正以后不会做大事,识几个字就得了。
依先生的意见,是要将她逐出上书房的。她自己不听讲,会影响到两位皇子和其他学生。
投诉到皇上跟前,皇上听后反而笑道:“就让安阳郡主待在上书房,免得孩子们以为自己多聪明。有安阳郡主在,先生可以讲得更快些。”
这个年纪的孩子,说小是小,但已经学会跟大人们耍心眼了,三分辛苦说成七分,就为了偷懒玩耍。
有韶音在一旁,他们好意思偷懒?
先生认真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便遵从了。于是,韶音可以在课上堂而皇之地不听讲。
其他孩子被影响到,上课时精力便不大集中,先生便道:“如果你们也能顺利背诵文章,一字不错,并正确阐释含义,就可以和安阳郡主一般。”
孩子们不想输给小妹妹,私底下用了苦功,渐渐开始有人在上课之前举手,证明自己学会了。
先生对这个现象意外又惊喜。没想到,真的能激励到孩子们。由此,对韶音的脸色都好看三分。
但孩子们太天真了,他们学得快,先生教得更快,于是还是没有人能够在课堂上不听讲。
“你怎么这么聪明啊?”课后,有小朋友找韶音半是羡慕,半是抱怨。
韶音仰起头,露出一张白白嫩嫩的小脸:“因为我像我娘。”
“长公主幼时便这般聪慧吗?”
“是啊!”
时隔多年,长公主的聪慧之名又在京中流传开来。
小朋友们在家用功,一改懒散贪玩之状,当然被家人注意了。问起来时,小朋友们便说起“聪慧”的安阳郡主,进而提起她聪慧的母亲。
长公主这一年来,日子过得很安逸。女儿不必她教,她清闲极了,每日听听曲儿,养养面首,下帖子邀人相聚,或者参加别人的聚会。
得知女儿到处夸她后,长公主十分高兴。
既高兴于女儿的聪慧,也高兴于女儿对她的亲近。她已经从某个桎梏中走出,现在是自由闲人,她的身份和地位都保证了没人敢触她的霉头,说不出的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