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百姓跟朝臣不能只活在繁荣的表象里,而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否则迟早被周边国家觊觎甚至吞并。
吴大人觉得周大人是危言耸听,甚至有动摇国心的嫌疑。周大人内涵吴大人是圈内蠢猪井底之蛙,眼界格局就芝麻绿豆那么点。
双方因此争辩起来,若不是还要点文人脸面,说不定都能动手打起来。
六人从下午争到晚上,谁都不让着谁,最后决定出两套题。
今晚她们几人会回去收拾换洗衣物跟行李,往后一段时间,直到秋闱结束,她们都会住在宫里某处由重兵看守,轻易不得离开,以免泄题。
周大人出宫的时候还在说吴大人,好歹也是三元及第的人,这些年当了协办大学士,光长肥肉不长脑子,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其余两位大人叹息,轻声道:难说,吴大人并非蠢货,只是她有时候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自欺欺人闷头往前走,这样还能好受一些。
三人想到吴思圆的身份,以及她宫里的弟弟吴贵君,顿时不说话了。
难。周大人摇头咋舌,双手甩袖背在身后,觉得肩上胆子沉重,压得她脚步跟着发沉。
不能说对错,只能说立场不同。
先以国为重,其次方能是家,最后才是个人。周大人叹息。
她理解吴思圆站皇上的原因,但就事论事,光科考这一事上,她不赞同吴思圆的做法,也不支持皇上。
大司休养多年,早已过了最初战后的民不聊生阶段,是时候变强了。
自古都是弱肉强食,大司哪怕没有扩展版图的打算,也应提前做好她人来犯的准备。
为了这个,年轻一辈必须勤奋上进,万万不可再这般懈怠松散,否则敌人打过来,这群人恐怕只知道议和投降。
周大人觉得,在这方面,长皇子虽是男子之身,但还是很有先见之明。
周大人甚至想,幸好长皇子手握兵权能站出来跟皇上分庭抗礼,她们这些人才有说话的机会。
否则朝堂上是皇上的一言堂,加上吴思圆在边上相助,她们怕是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像今日这般在御书房争论了。
那两位大人告辞,咱们明天一早见。周大人跟其余两人拱手告辞。
周府下人将软轿抬过来,灯笼挂在轿子两边。
周大人上轿之前,视线正好从凉棚那儿扫过。她今年四十多岁,视力还算不错。
那是谁家的马车?周大人弯腰钻轿子的动作一愣,这么晚了宫里还有外臣?
周大人还以为她们几个是走得最晚的呢。
周府下人看了眼,回道:好像是谭府谭翰林的,我们下午见谭翰林从里面出来进宫去了,一直就没回来。
谭柚的?周大人笑了一下,缓缓点头,好好好,她晚些出来也好,那咱们先走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