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瑾考虑过后,决定根据市场需求,将医疗定成两个方向。一个是确保基础民生的平民医疗,也就是只收个成本价,确保医院不亏本能够维持运营就行了,另一个则是针对钱多、抱着不惜一切代价,不论花多少钱也要治好自己的人群。这部分人的财力雄厚,可以把最贵最好的药给他们用,当然,赚起来也是暴利,所得的收入,用来进行医疗研究,促进医疗技术发展。
打仗嘛,再加上总有作死的人去触犯律令获死刑,大体老师是不缺的。
沐瑾有心发展医疗,在中军大营的时候就着手培养医生、护士和开展医疗研究,如今已经形成一支相当庞大的队伍,仅有军职的军医就有二百多个,再加上医疗兵、护士、杂役等,有一千多人。
这是他成立的第一家对外经营的军医院,自然是按照高标准来的,一次性调派了十几个军医、三十多个医疗兵,先把目前能症治的部门都凑齐,其医疗物资直接从军医大营中调派,后面则从户部调拨,以及自行采买。
无规矩不成方圆,沐瑾成立医院,规章制度得有,包括一些对于疫病、流行病的防控都顺便一起安排上了。打仗,死人多,难免会出瘟疫之类的,还是得注意一些,如果有防疫方面的需求,自然是要跟县令、县郡们沟通协商,调派县兵和各乡、村的人配合的。
以前医匠们的地位很低,如今在沐瑾这里,不仅可以有军职,也有了晋升渠道。这在调派来的军医们、医疗兵的眼里,相当于有了自己的衙门。他们不上战场,没有立军功的机会,晋升都是凭技术、科研贡献,有个稳定的环境比起跟着大军东奔西走强得多。
将来医院会跟军工部一样,有专程的科研院,待遇都是一样的,不仅有地位,还能有钱。研究出治疗方式、治疗配方是可以收专利费的,能收二十年,这专利卖给朝廷自己拿提成或卖断,在各郡县推广开,一辈子衣食无忧。
这些不是大将军空口说白话,而是写入了规章制度中的,大将军签字、盖章派人送去淮郡交给宝月长公主要按照这个章程实施的。
军医们有了章程,又有从中军大营调来的物资,还有大将军调派的一批钱财供他们灵活使用,都不需要沐瑾再操心,自发地张罗起医院的事。
治兵将们是治,治老百姓也是治。
行军打仗,伤员住帐篷就成了,成立医院得有更好的病床、手术台,为了避免病菌感梁,每次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台、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病人换床位、先排病人入住时也都要进行消毒处理。木头做的床,很容易渗进血、水之类的,不好消毒,大将军要求做铁架床,连床板都要做成铁皮的,上面再铺被褥,用过的被褥需要用高温蒸过,才能再次使用。
要求多,这点人手根本忙不过来,还得招杂役。
铁架床、手术器械等,则由自己成立一个专程的医疗器械加工作坊自己生产。
军医们忙得脚不沾地,因为头一次成立医院,很多事情不懂,天天翻着大将军制定的章程琢磨,遇到似懂非懂的,还得去找大将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