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火速安排上,陈郡郡城、乃至各县最顶层的豪族们携家带口往野沟子县去。豪族出门,那都是带着私兵的,每家每户都是好几辆马车,前前后后跟着一二百私兵,七个县,再加上郡城的人,最后汇聚成了豪华长龙驶向野沟子县。
野沟子县有点偏,一些离得远的县,提前出发,还在路上歇了几天。离的最远的,歇了五天。可相看亲事,又是一等一的好亲事,自是值得亲自去看的。即便亲事不成,瞧瞧如今的野沟子县是何等景象也不错。
……
赖瑾养着大军、苦力可不是叫他们吃白饭的,每天清晨操练完吃过早饭,揣上炊饼、带上水囊就安排去修路。最先修的,就是进入野沟子乡的路,按照官道的规格修的。
从野沟子山的界碑处开始修,一直修到大军驻扎的地方。他的要求是,这条路是以后要经常用的,也是如今的脸面,必须修得平整、宽敞,且是双行道,以免堵住。
十几、二十岁的青壮小伙子,打着赤膊,扛着锄头、拿着铁锤去修路。遇到土质软容易形成坑的路面,还得往下填石头。
从入野沟子县到大军扎营的地方,有三十多里路,投入了上万的兵,修了十天时间便把路修好了。赖瑾在入野沟子县的界碑处,设了个关哨,驻扎有三千兵。
路旁边就是兵营,三百顶帐篷整齐摆列,格外壮观。
不过,白天的时候,兵营里只有留守的,其余的都派到外面修路挖渠。种地,有水灌溉才能保障守成,靠天吃饭,遇到连续几个月不下雨,那是很要命的。
耕作的田地都是开荒的百姓自己开,但水渠、包括蓄水的池塘都得派兵去挖。这些活又苦又累,当兵的体格好,干得动。且青壮小伙子,精力旺盛,不把他们的力气都用来干重活,保证一个个嗷嗷乱蹿到处惹事。
陈郡的庆贺店铺开张的队伍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坑坑洼洼、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的泥泞路,一下子变成了宽阔的官道。这官道,比别的郡县的还要宽上将近一半。在泥泞路和官道交界的地方,立着一块一人高的大石碑,崭新的石碑上写着“野沟子县”几个用朱漆涂成鲜红色的字,格外醒目。
他们上了野沟子县的官道没走多远,就看到道路两旁,全都是青壮的小伙子,打着赤膊露出精壮的身子,下身穿着套筒不像套筒,兜裆不是兜裆,倒像是把套筒和兜裆连在一起的下装。他们把下装卷到膝盖处,光着膀子在那干活。结实的宽阔的胸脯、粗壮有力的胳膊,晒得油黑发亮渗着汗渍的皮肤,在阳光下散发出青春刚阳的气息。
马车上的夫人们、女郎们又觉害臊又忍不住往外膘,大饱眼福。
随着队伍不断往前,道路两侧的帐篷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帐篷有大有小,有些是兵卒们住的,有些是寻常百姓住的。这些帐篷多则数百顶,少则十余顶聚在一起,燃着炊烟篝火。帐篷外、旁边新开出来的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