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36章 第 136 章(2 / 2)

皇帝让遏必隆先一步来江南,真的单纯是鳌拜和苏克萨哈当堂打架,最后让遏必隆捡了漏吗?

他们怎么觉得更像先派个笑面虎过来让他们有个准备,愿意接受就接受,不愿意接受就把他们全部交给鳌拜和苏克萨哈?

是了,一定是这样。

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有深意,鳌拜什么脾气他们都清楚,别管私底下多嚣张,在皇宫里都能耐得住性子,即便是辅政的时候都不曾在皇上面前失礼过,更何况现在。

什么在御书房打成一团,定是放出来干扰他们思考的假消息。

巡抚衙门的官员不敢和遏必隆对着干,也不敢得罪他们交好的世家大族,只能偷偷给那边传消息,至于最后会是什么情况,只能各凭本事了。

上头的神仙打架,他们这些小喽啰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遏必隆把曹家父子赶走,看着外面升起来的太阳伸了个懒腰,“不错不错,又是个好天气。”

他来江宁府两个月,那些背景不深的不敢和朝廷对着干的大商已经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就剩下那些和官方勾结不清的家伙了。

他也不是什么大恶人,正经商人交了税就完事儿了,那些和官方勾结的官员才是重头戏。

自古抄家最赚钱,和抄家相比,税收都不够看。

顺治二年,朝廷改南直隶为江南省,设江南布政使司。顺治时八年,江南布政使司分置左右,江南左布政使司仍驻江宁府,江南右布政使司移驻苏州府。

江南富庶,因为江南省的地域太大,康熙六年的时候便把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省分成江南江苏省和江南安徽省。

前者取“江宁府”的“江”和“苏州府”的“苏”,后者取“安庆府”的“安”和“徽州府”的“徽”。

江南省分成江苏省和安徽省后,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司都驻扎在苏州,而安徽巡抚驻扎在安庆,安徽布政使司依旧留在南京。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也驻扎在南京城,也就是江宁。

江南省虽然分开,但是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士子考乡试依旧在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同样在南京。

别看南京城只是一座城,城里的衙门却不少,拿捏住南京城内的衙门,和拿捏住江南官场也没什么区别了。

小曹同学仗着有遏必隆当后台,这些天抓人吵架干的是热火朝天,不过该怂还是得怂,自从开始干得罪人的事情,他就再也不敢一个人出门。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人急了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还年轻,不想和那些走投无路的人一般见识。

那些人死就死了,他的大好头颅可不想便宜其他人。

曹寅开始狐假虎威的生活,但凡出门必定带足了侍卫,同时还和遏必隆打申请,把他家也护的严严实实,免得有些疯子真的趁人不注意去他家纵火行凶。

家里那么多人,爹也快老糊涂了,遇到大火真的跑不出来。

曹玺:……

他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怎么摊上这么个要命的儿子?

不管怎么说,在小曹同学和他的大腿们的努力下,税制改革进行的无比顺利。虽然其中出了不少刺杀的小意外,但是在小曹同学的英勇应对之下,最后只是为朝廷多抄了几家的家底而已。

朝廷这次铁了心的要打压富商巨贾,八旗兵在城外虎视眈眈,江南好不容易安稳几年,有些年长的还记得当年清军入关打到江南时的残酷场面,生怕那些八旗兵凶性大发再来屠城,心里有顾忌,自然只能顺着朝廷的安排走。

他们是读书人,讲起道理来他们谁都不怕,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那些八旗兵都是关外来的蛮夷,没法和他们讲道理,嘴皮子再利索,遇到刀枪也无计可施。

屠城啊,他们这辈子也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扬州城当年多少世家大族,最后还不是什么都没守住?

新的税制在江南进行的顺利,连江南这块硬骨头都啃了下来,其他地方自然也能推行下去。

尤其是那些贫穷的省份,那些地方年年只能靠人头税来维持官府运作,改成新税制之后,朝廷能拨给他们更多银子来改善百姓生活。父母官们也不求治下百姓能一下子从赤贫变小康,只要能不再饿死人,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政绩。

眨眼间就到了冬天,今年没有动兵打仗,国库的银子也宽裕,皇帝算完账后大手一挥带着群臣去南海检阅八旗士兵,让大家看看就算没有打仗,他们八旗儿郎依旧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勇士。

往年过年最多就是去看个滑冰,今年皇帝下令要检阅八旗将士,场面肯定比往年都要壮观,隆禧提前大半个月就开始期待。

他现在也算是大人了,阅兵这种场面少不得他,这种热闹场面也少不得小孩子,寓教于乐嘛,宫里几个能跑能跳的小娃娃也得带上。

其实能跑能跳的到现在为止也只有承瑞一个,承祜和大格格刚刚学会走路,别说皇帝不放心,他自己也不太敢带太小的小家伙出去吹风。

宫里有个承瑞,裕亲王府有个小格格,正好一只手牵一个,带小孩儿而已,他最擅长的就是当孩子王了。

从小被哥哥们当小孩儿的七阿哥有了侄子侄女后迅速适应长辈的身份,别管他是不是比小家伙们长一辈儿,反正他不是年纪最小的那个了。

两三岁的小娃娃已经可以拿着玩具小弓到处玩耍,小承瑞知道自己也能出去看阅兵后高兴坏了,拿着他的玩具小弓满院子乱跑,不会骑马也不妨碍他假装自己在马背上。

隆禧托着脸坐在台阶上,羡慕小娃娃能有那么好的精力,不像他,已经是个十几岁的“老人”了。

学骑马容易,学射箭也不算太难,但是吧,他们要学的不单纯是骑马和射箭,而是结合起来的骑射。

看承瑞这样子,将来估计也不怕骑射,不像他这个叔叔,步射都学的不伦不类,更不用说马上射箭了。

人比人气死人,知足常乐,他还是别想那么多比较好。

承瑞在院子里跑着,跑累了之后蹭到他们家小叔旁边,嗷呜一声然后哈哈哈笑起来。

古灵精怪的臭小子眨巴着圆滚滚的大眼睛,调皮的跟翊坤宫养的猫崽儿一样,“七叔七叔,你在想什么?”

“在想我们承瑞什么时候才能长高高。”隆禧捏捏臭小子软乎乎的脸蛋儿,捏舒心了才把人松开,“现在这个头可不能学骑射,得再长高点,要像七叔这样才行。”

“承瑞觉得不太行,七叔还不够高,像汗阿玛那样才行。”小家伙诚实的说道,看他们家七叔捏着拳头要生气,又赶紧过去灭火,“七叔七叔,有点心吗,承瑞饿了。”

小家伙火气重,不乐意闷在屋里,要了点心也不乐意进去,一边吃一边模糊不清的说悄悄话,“七叔,你们小时候嬷嬷也不让随便吃东西吗?”

隆禧:???

“有人不让你吃东西?”

“乌苏嬷嬷说吃多了会积食,过了饭点就不让吃点心,还不让承瑞和皇玛嬷、乌库玛嬷说,说玛嬷和乌库玛嬷不喜欢多嘴的小孩子。”点心碟不大,里面一共就五六块小点心,小家伙吃完之后拍拍手,喝口水之后满血复活,“承瑞没有和皇玛嬷、乌库玛嬷说,承瑞悄悄和七叔说。”

“承瑞做的对,这种事情就要和七叔说。”隆禧扯扯嘴角,揉揉傻乎乎的大侄子,冷笑一声站起身来,“走,咱们去乾清宫找你汗阿玛去。”

小孩子肠胃弱,少食多餐才容易吸收,宫里现在一天三顿饭,一顿饭吃饱了也容易撑不到下一顿,更何况小家伙一日三餐要么跟着太皇太后要么跟着太后,两位太后注重养生,吃饭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也会注意着不让小家伙吃太撑。

不让他吃太撑,不是不让他吃,这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宫里少他那口吃的吗?

怪不得大侄子最近老往阿哥所跑,合着是吃不饱肚子了,这能忍?

作者有话要说:隆禧:哥,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