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蓝追问了一句:“唐老师是怎么想的?”
“他现在挺痛苦的,估计还没什么想法。”
田蓝十分肯定:“唐老师应该不会跟他弟弟出国。”
陈立恒翻了个身,侧过来看着妻子:“为什么?你怎么这么肯定?”
“如果他跟他弟弟走,就是对自己既往人生的彻底否定。不蒸馒头争口气,唐老师又不是过不下去了,为什么要寄人篱下呢?”
陈立恒故意逗她:“那可说不准,说不定人家已经厌烦了顿顿粗粮,连个白面馍馍都难得吃上的日子。”
田蓝一本正经:“所以得赶紧想办法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条件。只有自己过好了,才不会认定了外国的月亮大又圆。”
不管两人如何分析,最终做决定的人还是唐老师自己。
说实在的,即便他选择出国也挺正常。他的人生已经走了一半,他已疲惫不堪。去走一条轻松点的路,又有什么不对呢?
接下来的日子,唐老师似乎恢复了正常。他既没有再发呆,也没收拾行李之类的举动,还是按部就班的每天吃饭睡觉,去实验室干活,只是停留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更长了一些。
因为人年纪大了,睡眠减少了,他需要依靠电视来消磨更多的时间。
陈立恒扫了一眼电视课程的内容,发现正在播放的是电路技术,他就没说什么,继续干自己的活。
订单越来越多了,他还得再跑一趟省城,多拿点零部件。
人一忙起来,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烈日炎炎的7月,跟每天升起又落下的太阳一样,马不停蹄地跑走了。等到立秋的风一吹,整个天气立刻变得不一样。即使白天太阳晒的人快要塌皮了,到了晚上,温度就会立刻降下来,甚至带了点凉意。
就在秋天的步伐越来越快时,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
田蓝和陈立恒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现在的阅卷的确就这么慢,还是成绩的下达也要经过层层传播,最终高考结束了一个月,他们才收到自己的成绩。
一张小小的纸条,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
他俩还没拿到纸条的时候,公社的大喇叭就已经开始大喊大叫,宣布两人的成绩。
陈立恒这回放了个卫星,考了全省第7名,全市第1名。
田蓝这回的发挥倒是差了些,全省第12名,全市第2名。
她看到分数条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语文居然只考了86分,比陈立恒足足少了6分,所以即便她英语是满分,但现在的英语只以30%计入成绩,她的总分就落后了。
陈立恒还挺奇怪的:“你语文应该比我好啊。”
以这张高考卷的难度,根本不应该难倒田蓝。
田蓝倒是无所谓:“不足为奇,我估计我的作文分数不高。”
她把改革开放跟达芬奇画蛋连在一起说,也许在阅卷老师看来,有跑题的嫌疑。
不管了,530分的卷子,总分能考到452分,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满打满算,这个世界里,她真正完全用在高考复习上的时间加在一起,大概也就是堪堪两个月。
老天爷是公平的,即便自带外挂金手指,如果不为之付出汗水和努力,也不可能逆天到一骑绝尘。
她表达出来的情绪是,不是高考状元也没什么大不了。
陈立恒也深以为然,还跟着点了点头。
他俩这个态度,真是好欠揍。
他们知不知道457分和452分意味着什么?彻底的断层啊。他俩加上一个方秀英是整个公社乃至全县达到400分以上层级的人。
不要觉得大家怎么考得这么差,这个成绩已经很惊人了。今年本科录取线是335分,中专录取线是270分。
就是这样,全县一共达到最低录取标准的考生,包括他们3个个在内,也只有34位。
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就是这么低。
再具体细化地说,整个向阳公社,除了他们三位下放知青之外,只有一个英子考了273分,终于跨过了生死线。
其他应届高中生,全军覆没。
原本精神抖擞,畅想未来的高考生们彻底蔫巴了。他们还想上大学呢,连中专都没戏。
最悲惨的是,如果他们想复读的话,就只能去县城高中考复习班。因为今年公社就没高中了。
唐老师看着大家,询问了一下他们的意思:“如果想再来一回的话,就赶紧过来登记一下,到时候组织你们一块儿去参加考试。现在,本县只有县一中和二中收非本校生源的高考复习班,我打听到的消息是高考成绩200分以上可以报名参加考试。200分以下的,就不要想了。”
100来分的学生们发出了叹气声,抬脚出教室。算了,有这个时间他们不如多组装几台电视机,好歹还能多挣点工钱。
再说上不了大学也不会天崩地裂。不就是穿皮鞋吗?只要他们工钱挣的多,照样可以自己买。
再说想要继续学习的话,也可以跟着电视机学啊。各种各样的课程都有,真正的大学也就这样了吧。
大家怀揣着阿q式的自我安慰精神,离开了教室。
剩下的200来分的同学就陷入了纠结。有人想再去拼一拼,争取明年能上岸。
也有人心灰意冷,懒得再折腾。尤其是年纪大的考生,实在不敢再多耗费时间。毕竟要是还考不上的话,他们又有几年能蹉跎呢?
田蓝倒是心平气和地劝大家:“还是拼一拼吧,起码给自己个机会。如果竭尽全力去做,还是没结果的话,好歹也问心无愧。”
秀秀咬咬牙,举起手来:“我报名,我明年还要考。”
有人带了头,其他人也克服了羞涩,跟着举手:“我也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