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朝臣总会接受现实。
叶敛拍拍小家伙的背,让她睡得更安稳。
钟离熙已经接触朝中政务,自然知道叶敛正在一步步为小家伙铺路。
身为母亲,她也不能落后。
将小家伙放到摇篮中,钟离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要修书。”
修书,整理天下典籍。
这是君主拉拢天下文人,获得好名声常用的方法。
当然从后世看,同样利于古书典籍的流传,是难得的一箭双雕。
叶敛自然不会反对,他只是好奇,“皇后想要修一套什么样的书?”
钟离熙的理想非常远大。
她所说的修书,不是简简单单的撰写一两本书,而是将从古至今数代所留下的史书经典、文学诗歌、哲学宗教、科学地理等各科书籍,勘误纠察加以重新编纂。
这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书籍。
王朝更迭修史,盛世鼎盛修书。
将珍贵的古书典籍保留流传的文治工程,注定会名留青史。
仅这一条,就足够文人雅士趋之若鹜。
当然,这也是一项工程量惊人的工作。
钟离熙的计划是十年修成。
消息一出,天下云集响应。
复鸣书院的诸位先生,当初为自由,拒绝了朝廷的招揽。
现在也主动要求加入。
还有各地隐士大儒、书院学子皆上言,要尽绵薄之力。
等得知是皇后深明大义,向陛下建议修书后,钟离熙的名声达到了最高峰。
民间多了无数对帝后圣明的歌功颂德。
半月后,修书的编纂人员才定了下来。
这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
正总裁官三人,副总裁官十五人,总阅官二十人,总纂官和总校官各三十五人,纂修编写三百五十六人,催纂十人,翰林院提调官员五十人,更有誊写一千二百人。
总计一千七百二十四人。
堪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书。
这还只是初定,日后官员往来,人员交替,总数还要再长。
帝后的魄力超乎了朝臣想象。
但如今的大周府库充盈,如日中天,编纂此等巨著并不算困难。
有钱就有底气。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都看重身后名,却少有能修书的。
实在是费钱啊。
修书的人员安排下去,就连钟离微公务繁忙,都时不时前去修书馆察看进度。
更遑论其他文臣。
闲暇时便是修书馆的编外人员,自觉加班。
当然钟离微很快就没了想修书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