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继任御史中丞后,还没和上任首辅,如今的太傅说过话。
毕竟吕博年事已高,早朝都时常不来。
御史台和科院八竿子打不着,交集自然是少之又少。
吕博为人谨慎,不好结交官员,此次也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位新上任的御史中丞。
今日还是钟相离开,他担心圣上应付不过来,这才罕见的出现在朝堂上。
一来就看了一场好戏。
徐尚蓄着些短须,目光沉稳,但单凭光滑的面容能察觉出年纪不大。
御史中丞掌管御史台,与谏院一同上劝谏皇帝,下监察百官,由圣上亲自任命,宰相府尚不得插手。
徐尚能坐上这个位置,圣上该是满意的。
“徐大人不必烦恼,圣上宽宏,不会在意今日之事。”吕博提点道。
徐尚的确有些苦恼,苦笑道,“是微臣想当然。”
先帝时,岁币年年不落,总不能说亏待两国,但戎狄还时常侵扰边城。
或许圣上是对的,一味的让步只能让敌人更加肆无忌惮。
“徐大人自谦,大周现今的状况容不得轻疏,开战属实是困难,徐大人考量的不错。”
“但何时进何时退是门大学问,”吕博话音一转,“圣上包围使馆,看似急躁,未尝不是再给戎狄两国看。”
圣上就是想告诉戎狄,他豁得出去。
俗话说,欺软怕硬。
北燕摆着开战的模样,何尝不是试探大周的态度。
要知道,大周和西秦幽州榷场开放后,北燕可是损失了不少银子。
距北燕上次战争节节败退还不到一年,北燕内部又何尝想开战。
吕博点到为止,见徐尚明白过来,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几分。
回府,小厮见老爷嘴角挂笑,很是稀奇。
黄河水患爆发以来,老爷已经几日不见欢颜。
“老爷今日遇上什么好事?”小厮讨巧道。
吕博难得逗趣道,“就你小子眼尖。”
“老夫高兴朝堂后继有人。”
先帝好名,亲佞臣远贤臣,台谏大臣皆为趋炎附势的小人。
表面花团锦簇,实则败絮其内。
大周建朝以来,台谏官员纠弹直谏,锐气不减,尽心履职。
先帝初年,尚且听得进台谏和宰执的话。
晚年因为子嗣问题,频频与宰执和台谏不和,心生嫌隙。
先帝频繁罢斥首辅,又将台谏换成了自己的近臣。
临终之前,先帝要撤去当今的皇子身份,他和钟次辅据理力争,才勉强保住当时的三皇子。
但两人都清楚,先帝不会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