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忠都应下,开始研墨,自己代笔写了信,交给皇帝看过以后就盖上了私印。
皇帝想了想,没让他将信封上,而是在信后添了一句话,让周满他们悠着些,流言若是太甚,朝中大臣们要是问起来,他是不会为她保密的。
皇帝自觉不会向外传,但这事儿实在是太可乐,他忍了一天,晚上还是忍不住去找皇后说悄悄话。
“这世上想当神仙的不知有多少,但他们也只敢悄悄的来,别说告诉别人,连心思都不会显露出来,她倒好,直接写信来问朕,”皇帝啧啧道:“起居郎就跪坐在一旁,也不知将来太史令要怎么写她,哈哈哈……”
皇后也忍不住笑,推了皇帝一把,“陛下也太促狭了些,既知道,看完信后何必说出口?”
他不说,难道起居郎还能将他的信拿过去拆了看不成?
皇帝哈哈大笑道:“总要让后人知道这周太白是怎么来的吧?”
这样的有迹可循,将凡人成仙的最后一点隐患也消除了。
皇后也只是嗔怪了一下,并没有很责怪皇帝。
起居郎所做的起居注在记录后就会被封存,等皇帝驾崩,换了一个皇帝才有可能被打开修史。
所以这件事被起居郎知道并不要紧,能做起居郎,嘴紧是第一要素,皇帝都有可能往外泄密,但起居郎一般不可能。
所以皇后叮嘱皇帝,“您可不能再告诉他人了。”
皇帝:“放心吧,朕不会再说此事的。”
因为说得自信,所以第二天小朝会结束,大家坐着休息时,皇帝就看着魏知几个大臣欲言又止,生生忍住了分享的冲动。
惹得魏知看了他好几眼,见他欲言又止后收回目光竟然不啃声,他就不免主动开口询问,“陛下是有事和臣说吗?”
“没有,”皇帝否认得特别快,顿了顿后转开话题,“杨和书到江南了吧,可有折子回来?”
吏部李尚书便道:“是,有弹劾他的折子,说他才到扬州便大肆饮宴,虽是监察使,却未行使监察使之责。”
李尚书顿了顿后问,“陛下,可要着他上辩折?”
皇帝不在意的挥手道:“不必,暂且压下去。”
杨和书刚过去,只怕屁股还没坐热呢,这时候的弹劾都是试水,皇帝不想杨和书将太多精力放在争辩上。
他对老唐大人道:“他现在也算是你的人了,你多看着一点儿折子,这段时间先把弹劾的折子压下去。”
淮南道是御史台辖下,杨和书这个监察使现在是老唐大人的手下,但皇帝给他的权力很大,他不仅可以监察淮南道辖下官员,还能插手民政,皇帝还将淮南的一支军队交给了他……
朝中的大臣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来,皇帝给杨和书这么大的权力是为了什么。
所以杨和书人还没到扬州,淮南道上下的官员就都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