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太后霍地站起来,险些没立稳:“可伤着哪了?”
小内官泥首于地:“谢大人伤着手,小阁老……摔断了腿,这会儿都昏着,还没醒。”
骤然响起一声扑腾的动静,是谢母没坐住,从椅背溜下来,又厥了过去。
乱麻麻一通翻腾,司滢上前去看谢母,被老太太一把抓住手。她嘴里念着什么,眼睛却闭得紧紧的,脸也白得吓人。
见姊妹晕厥,太后立马指了人去请医官,又喝问怎么回事。
“是那樽无量寿佛的铜像,今儿请进宫来,往大佛堂去的时候经过宝文阁,许是,许是车碾子太重,便把那处给压塌了……”小内官簌簌地答,虽瞧着害怕,但口齿是清晰的。
“佛像?那么重的东西,这可怎么得了?”太后脚下虚浮往后趔趄半步,腕上的念珠磕到桌角,发出‘嗒’的几下脆响。
她抚住心口,闭着眼念了几句经文,接着重新睁开,在宫人的搀扶中,仓皇向外走去。
脚步踩得很急,方才那股从容的仪态掉了一半。
司滢护着谢母,不经意朝槛窗外望了一眼,便见太后已然站到了白玉阶台等肩舆,妆花缎的袖笼之下,半条佛白念珠不停在颤,而那张保养得当的面容之上,挂着双倍的悬心。
这出意外搅得宫里宫外都不宁静,等大家伙拥着谢母回到府里,再眼看着太阳下了山,谢枝山终于也被送了回来。
陶生居内,他阖眼躺着。除去脸上那一道绯色刮痕外,身上还添了不少外伤,嘴上皮肉白得像敷了粉,病态十足。
据宫里护送的人说,他跟那位小阁老站在宝文阁前叙话,末了往同一处离开,哪知宫道突然就塌了方,把二人给掩了下去。幸好营救及时,才没出大岔子。
谢母过来守了会儿,听医官说没大碍了,便挥着手开始赶人:“既然太医都说没事了,想必很快会醒。都回罢,他是个爱清净的,挤在这里鸡一嘴鸭一嘴,没得吵着他。”
老太太发了话,一个个只能走出陶生居,往各自院里去。
司滢回了蕉月苑,坐在边榻上,见织儿翻出披风挂到椅背:“晚上风凉,姑娘等会子过去可得捂严实些,别郎君伤着了,您也病了。”
这是笃定她晚些时候会偷摸过陶生居了,司滢把肘撑到案几,搓了搓眼。
“姑娘在想什么?”织儿逛过来问:“是担心郎君的伤势么?”
内宫有规矩,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所以谢府下人都留在外头等,她没跟进慈宁宫,也就不知道发生的那件事。
司滢没说话,脸靠在掌心。
要不是被谢枝山的事打岔,九成九,她今天就回不来了。
那罗太监再大的胆,不是摸着了太后的脉,哪里敢说那样的话?
所以宫里那位太后娘娘,为什么想留她?
在此之前,她与那位太后也就见过一面,左不过是寿宴时跟着见了回礼,太后确实多看过她两眼,但瞧着神色寻常,并没有对她过分留意。
就是这样理不清头绪,才更让人不安。
织儿绞了巾子,司滢接过来擦了擦脸,蓦地又浮起一份奇思:太后那幅神不守舍的焦急,到底是担心外甥,还是……另外那位?
浑然了一会儿,挨到半夜时刻,苗九来敲门,说是谢枝山醒了。
司滢套好披风,复又赶了过去。
“表兄醒了,可还好?”
见面就是这一句,对他的称呼已然成了她的口癖,实难改正。
谢枝山像睡蒙了,缓缓眨眼,又咳出两声。
可怜见的,受一身伤,脑门上还盖着白手巾,活像在坐月子。
司滢上去探他脑袋,摸着不算热,这才放下心来。
谢枝山说:“我不是装的,真伤着了。”
“知道,看见了。”司滢望向他包住的手腕,问:“还痛么?”
“这算什么痛?”谢枝山嗤了一声,这会儿还笑得出来:“我伤得不重,折了腿的才叫重。”
折腿,说的当是那位小阁老了。
一道出的事,不说同病相怜了,也不该幸灾乐祸才对。司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好问他:“渴不渴,要喝水么?”
谢枝山摇头,偏着脸喘了口气,这才回过身来:“今日在宫里,可吓着了?”
司滢想了想:“宫里的事,你知道了?”
“比较仓促,但还好,来得及。”谢枝山牵了下唇角,没受伤的右手从薄被里游出来,搭在了司滢手背:“你要是进了宫,我得花多大力气才能把你给捞出来?还好,还好。”
语气说不出的庆幸,司滢翻过腕子,拢住他几根手指。
清瘦却柔软,文质但有力。
她看着他,看他那双黑浓眼瞳,眼里似有万象。
这人,偶尔犯起邪来跟投错胎似的,但这样时刻,又好像背着哪样不为外人道的秘密,全扎在心里,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消纳。
“所以你是故意的?”司滢问:“你生了金刚脚,一脚把地面给跺穿了?”
谢枝山噎了噎。
这话说的,好像他是膀大腰圆的武夫,没事就上菜市口举鼎,或拍着胸膛彰显自己多么孔型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