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芾便将毕昇一家三代使用活板制书的经过与他述来,还言及活板相较雕板的优势。
王安石闻后,思索不语,片刻方问:“以活板印字,可省料用几何?”
“我全记了下来,你看看。”欧阳芾转首去掏笔记。
王安石一时语塞:“......当真下了番功夫。”
欧阳芾:“当然,这可是做研究必备的。”
将她笔记翻开,里面清楚记录着每道工序的用时、用料、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又载了制作一千册书籍的成本同雕板印制的对比情状。
“方今书价昂贵,贫寒子弟购不起书,只能借读于藏书之家,逢原至今还常抄书以读,你曾对我言过,你少时也尝抄书,我以为书籍如同教书先生,若获得成本太高,不利于知识普及,本朝所倡寓教于民,是希望人人皆有书可念,如范仲淹先生改革太学,在州县广设学堂,皆为培养更多人才,可培养人才不止需开设更多学府,更需降低学子从学成本,读书便是最低廉的从学方式。”
她娓娓道来,声并不高,带着从容温和的味道,王安石将她每一句话细细听去,而后缄默。
“夫君?”欧阳芾悄悄打量他容色。
王安石放下手中满满字迹的纸页,道:“你不愧为欧阳公之侄。”
欧阳芾笑了:“我还不愧为王介甫之妻呢。”
夸一句鼻子便翘上天,实是她的性格了,王安石亦笑。“若如你所言,如此省时节料之法,何以此人至今未成富户?”
“杭州出名的书坊皆与官府过从紧密,或有亲属在其间,或经些手段交易,拿到的货单往往成批成量,州县学的典籍也多交由他们印制,其他书坊遭到排挤,久而久之,便也难以为继了。”
他二人继续就此话题聊些什么,马车于辘辘声中逐渐行远。
次月,王安石上书富相公弼,言活板印字一事。
两月后,富弼回信,请王安石详述此间细节,言辞中隐约透露出皇帝对此事的兴趣。
王安石接到来信,继续上书详论此事,同时刻,朝中关于弛罢榷茶法的争议如火如荼,被派往江东询察茶法利害的官员乃王安石之友,二人就榷茶法利弊进行过探讨,欧阳芾也曾寄信与穆知瑾,因穆家两代皆为茶商,对茶法利弊更有切实体会,故欧阳芾也将穆知瑾的书信交予询察官员看过,纷纷细节,不尽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