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12节(1 / 2)

八零嫁男主 九州大人 7533 字 2022-07-01

乐喜随身带着纸笔印泥,立马给他们登记,顺带说道:“我这边会给你们记录一下,然后开张收租的单子,房租按月统一来交,如果之后不想租了或者想换个屋子,需要提前半个月来跟我讲,我好给你们结算、调配。”

孙青梅和李富强点头听着,看到乐喜开好单子还按了手印,顿时心中大定,掏钱付房租。

乐喜没有推让作假,自然地收过来,让他们也在单子上按下手印,这租约差不多就成了。

实际上按照以前的规矩,他们还缺个见证人,但两边交易这个靠的是双方诚信,有没有见证人都一样。

如果租客想走,乐喜不会拦着,若是想赖账,那她也不会惯着。

反过来,如果是乐喜收了租金却不给租,那租客可以去找街道办来解决,或者直接报警处理都行。

这一张纸其实就是个安慰和证明,你说它有效,其实它没多大作用,但你说它没用,有时候它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

反正就先这么搞着吧,等这方面的相关政策出来,她再根据政策规范性地安排它。

或许可以开个房屋管理公司啥的,招人专门来处理这些事情,到时她只要主导把控住大方向,像眼下这些小事都交给其他人做。

那样她就能清闲下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和家庭上,完美。

毕竟如果能轻松赚钱,谁想累死累活啊。

乐喜美滋滋地畅想一阵,将这个计划在心里暂且记下,只等以后寻到合适的时机就实施。

孙青梅小两口拿到钥匙也很美,开心地在屋子里转悠,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了,说不定要住很久呢。

起码在他们各自的厂里分房之前,夫妻俩是搬不走的,也没地儿搬,这里这样好,能住多久就住多久,直到有房子分下来。

但是目前来看,厂里分房的机会不大,轮到他们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所以眼下这里就算是两人以后的家了,不用再跟十几口人挤在两间逼仄的筒子楼房间里,也不用再受那种被婆婆针对被妯娌挤兑的闲气。

孙青梅怎么能不开心,都快要高兴得飞起来。

她一反在李家变得沉默怯懦的性子,恢复了点在娘家当姑娘受宠时的活泼,叽叽喳喳地和丈夫和亲娘分享喜悦。

“有房子住啦,有房子住啦,富强,咱有家啦。妈,我有自己的家啦,以后你找我就到这里来。”

想来几次来几次,不用再看婆婆他们的脸色,以后这个家就是她和丈夫自己做主。

李富强心酸又后悔,早知道应该早点下决心分出来的,不然也不会让媳妇委屈到如此地步。

表姑比他更心酸,好好娇宠长大的姑娘去到婆家受委屈,偏偏因为他们都住一块,为了小两口她还不能给她撑腰闹翻。

幸好现在一切都如她所料地进行,以后再也不用受那种窝囊气。

表姑舒心地嫌弃道:“好了,只是一个小屋子,看把你高兴的。”

孙青梅被训了也不放心上,兴奋着比划手指:“什么小屋子,这儿足足有十平哎,我婆婆他们十几口人才住多大?两间房好像一共才二十平。”

十几口人住二十平,想想都清楚会有多挤多尴尬。

而她现在和丈夫两个人就能住上十来平,是他们的一半呢,绝对算得上宽裕。

孙青梅都快高兴坏了,李富强被她的情绪感染,再听她那话一说,越加觉得分出来过比之前一大家子挤着好。

起码之前挤着时他们夫妻俩只能分到一个狭窄的高低床,下铺住人,上铺放东西,偶尔上铺还需要让给兄弟姐妹睡,那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

现在好了,他们有自己的屋子,还有自己的大床。

的确,乐喜叫人做的床是按照双人床的三分之二来打的,既能睡下两三个人,也不会太占地方,它可比不到一米宽的高低床宽大的多。

乐喜等他们开心过后,特地问一声:“表妹什么时候搬,要不要帮忙?”

表姑知道她明天开学,赶忙说不用,有她在,哪里还需要劳烦乐喜啊,等下她和女儿女婿回去把东西收拾一下弄过来就行了。

孙青梅也赶紧推辞:“没多少东西的,不用麻烦表嫂啦。”

乐喜没强求,她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不用她帮忙正好。

给他们办完这件事,乐喜准备离开,临走前想起昨晚和卫诚商定好的那件事,趁机和表姑提了一下。

表姑满口答应:“你放心,我回去就帮你们寻摸合适的人。”

乐喜让她不用太着急,先把表妹夫妻两个搬家的事忙完再去找也不迟。

之后等她回到小院向老爷子汇报了下情况,老爷子摆手表明不掺和,只让她全权做主。

另外,他撇开这事儿,提醒她另一件事。

“明天你不是开学吗,给家里那边递消息了没?到时候是两家一起送你去还是怎样?”

老爷子这话倒是提醒了乐喜,她差点把它给忘了,赶快安排起来。

照老爷子的意思,不如两家到时一块去送,这样既热闹又都能长长见识,想必乐家那边也会同意的。

乐喜觉得这样挺好,立即叫人往日化四厂家属院那边递消息,看看乐顺他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第115章 送礼

乐顺给的回复是一家子会在早上过来这边会合, 到时候他们一起送乐喜送学校报到。

老爷子欣然应下,开始积极为此准备起来,比如说明天穿什么衣裳鞋子, 要不要提前给乐喜买好生活用品等等。

前面那个,老爷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就好,后面则没啥必要。

乐喜婉拒道:“我是住家里, 又不是住校,那些东西不用再另买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