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皇帝打算让内官趁机揽权的揣测,也迅速传到了黄许本人的耳中。
这个假设大大减轻了黄许的心理压力。
黄许心想,皇帝留着自己占位置,主要原因自然是暂时找不到更好的人选。万一把他薅下去了之后,换上个跟内官水火不容的管理工部,反倒叫天子烦恼,所以暂且留他在此。
既然如此,他就明白病愈后该如何行事。
首先自然是得跟禁军沟通一二——修墙的工程大,往来人员繁杂,黄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然需要把发生意外事端的可能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劳烦他们派人去流波渠那边走一趟,督促民役,将之前修建河渠时没用完的石料运至京城,以便后续择选。
黄许想到这里,觉得事情能顺利进行,还得多亏了武徵郡郡守温鸿,若非对方体贴上意,早先及时加量运来了各类建材,自己还有的烦恼。
还有便是少府那边——黄许琢磨,与其等着人家上门夺权,不若他主动一些,放低姿态,提前找对方合作。
就在工部跟少府间隐约有了些默契的时候,御史台也风闻了此事,及时递上了奏折,各种引经据典,言辞激烈地弹劾内官权柄太大,若是放任其坐大,恐怕于社稷有所妨碍。
御史们这样做,也不完全是因为跟内官间存在利益冲突,也是顾忌后者中的人才比例太低。若说士族里,十个人能挑出一个有本事的,内官那边,恐怕一百个里也挑不出一个,若非池仪跟张络两人本事厉害,追随的又是温晏然这样强势有为的皇帝,只怕难以这么快就把权力握在手中。
然而御史们的奏折虽然成功呈至了天子的御案上头,却通通被留中不发。
温晏然现在的想法跟大臣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她知道御史台的人大多都是忠臣,也相信他们的说法,觉得宫中内官多半真有点借此揽权的打算。
温晏然思忖,评论区曾说过,池仪跟张络都是喜欢把持朝政的人,日常的工作内容就是四面安插心腹,同时想方设法排除异己,如今肯定也不会放过工部修城墙的机会。
建平的事情等于发生在温晏然的眼皮底下,假装看不见内官往工部伸手委实太难,温晏然思考片刻,为了避免内官们忌惮自己,不敢放开胆子揽权,觉得有必要让他们认为,四处伸手是一件得到了领导放任,甚至于主动引导的事情。
下一回张络觐见时,温晏然便特意跟他闲聊了几句。
温晏然微微笑道:“黄尚书年纪不小,虽说修城事情要紧,也不好逼迫得太紧,阿络出去的时候,叫太医署那边用心留意,免得再把人累出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