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鸿听了张并山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感慨:“若无张君,我当真不知如何是好!”
——到了现在张并山还能保持住“算无遗策”的错误评价,也多亏了他不是在温晏然身边干活……
除了东南两地的消息外,温鸿还在打听官学的事情,他手下人千方百计,不知洒下多少钱,才总算得到了基本太学那边新出的教材。
那些教材表面都印了天子的赐名——“小学经典选集”。
有人疑惑过给乡学的教材名字里为什么会有“小学”两个字,而天子的回复是,既然京中的学校叫太学,那地方上面对童蒙的学校就应该叫小学,这才能够在名称上显得画风一致。
温鸿看过里面的内容,却并不太过在意,教材中选择的篇目当然都十分经典,而且字句辞藻都不晦涩,适合用来启蒙,不过考虑到这份教材是太学博士的手笔,那也没什么出奇之处。
唯一一点让他稍微在意的,是教材所用的纸张格外柔滑且具有韧性。
这些新纸是少府那边弄出来的东西,建平中人称之为宫纸。
仔细想一想,少府琢磨这种东西也并不奇怪。
产品一向是跟需求挂钩的,早年间造纸术的革新也是从宫廷开始,毕竟现在造纸的成本高,纸张算是奢侈品,而有机会用到的这些东西的,都以朝廷为核心的那一圈人,如今也是因为皇帝有了新的要求,少府才做出了调整。
张并山摇头:“主公请再看这一本。”
温鸿看着第二本《小学经典选集》,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本书跟之前那本书的字迹居然完全一模一样。
人写东西的状态会受到环境影响,纵然书本上的字是同一个人书写的,也不至于字字句句毫无差别,能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建平那边出现了某些他们还不清楚的情况。
张并山低声:“据说朝廷这些日子已经得书万册。”
《小学经典选集》只有八页,不过书籍内容再少,能积攒到一万本,也算一件了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