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本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照理说本不该在此地建造行宫。
既然当年这个提案上去了,那必然是有所需求。
修建行宫是个大工程,也是一块肥田。上下官员随手一划,一大批的银子就能充进腰包。
可安昌行宫为什么又没盖起来呢?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笔修建行宫的款项,本就是有人算准了要拿去填补亏空的。
又算准了皇帝不会跑那么远,行宫盖于不盖都无法上达天听。
真是拆东墙补西墙,好一出损公肥私啊!
祁铭之眼睛微斜,嘲道:“皇帝闹这一出,该是让不少人成了惊弓之鸟吧。”
先前还疑惑赈灾大臣怎么会是郑薛桐呢,原来竟还有这一出。
“可不么,所以我说朝中人快要知道你的身份了,原该是他们送到你面前来。”
“嗯。”
祁铭之应了一声,想的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待估摸着这个消息的价值,电光火石间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看向常瑾泽。
“你想到了?”常瑾泽看着他,面上是预料之中的表情。
祁铭之盯着他,将那神情仔仔细细地看过一遍,声音微冷:
“时疫这件事,你一开始就知情?”
既然安昌行宫当年就是为拆东墙补西墙建的,那么如今这东墙也要填补,自然需要再拆南墙来补上亏空了。
天灾人祸,国库需要拨款。
这面南墙,就是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并不难医治的白遏疫。
纵观这场瘟疫,发病时虽然非常厉害,但回春堂的大夫们一起研究了大半个月,便可试验出解法。
栗乡的时疫控制得很好,唯一的纰漏,便是最后白蒺藜缺失,调配药材的时候又耽误了几日。
而回春堂此次调配药材的人是顾珏,最清楚库房存货的也是顾珏,甚至于……
最终把九十斤白蒺藜带回栗乡的人,依旧是顾珏。
栗乡最后的人心惶惶,恰恰是最后药材缺失的那几日。
顾珏冒着要暴露的风险也要拖上这几天是为了什么?
现在想想,他是为了拖到让郑薛桐带着朝廷的赈灾款离京吧。
白蒺藜入栗乡,只要早一日,知府大人的折子就会呈递御前,到那时朝中得知时疫得到控制,拨下的款项自然会有缩减。
拖这几日,为的是填补亏空的银子!
祁铭之早已见识过人心的荒唐,却没想到竟然可以算计到这一步。
他看着面前的常瑾泽,他也是一直在栗乡的,时疫爆发时也未离开,若是他真的跟那些人有牵连,那……
那下一步,他就该跟他动手。
“我猜这一句我若是答得不好,这只酒壶会立刻砸到我头上。”
常瑾泽指着小圆桌上的酒壶,语气非常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