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两人到药房,去另一间房拿出两个小木桶,小木桶是五斤装,擦擦里面,把凝成膏状的冻疮膏装进木桶,装满两个木桶,还剩出一些,装进一个罐子里。
接着泡药材,煮药,两个来小时后,做好了这一批冻疮膏,杨玥把药房锁上,杨凌棠提着竹筒撑着伞出去了。
没多久,邵冬和杨凌棠一起回来,他过来和杨玥确认:“你爹说冻疮膏昨天做出一批,今天上午已经做出来了,是真的吗?”。
杨玥点头:“是真的”。
邵冬露出笑容,说:“很好,明早就能发出去”,他看了看杨玥父女脸上的表情,说:“你们可能觉得冻疮膏没那么重要,其实很重要,我刚入伍就是在北边部队,在那里呆了很多年,那边条件很艰苦,几乎每个人年年一进冬天手脚就长冻疮,非常影响训练,巡逻,和出任务。
那边太冷,一般的冻疮膏效果不大,小杨做的就不一样,擦两回就消肿也不痒,多擦几回就全好,复发的还不多”。
更严重的他没说,冻疮严重了,手脚不灵便,打枪不准,关键时刻会丢命。
用内息做冻疮膏的人也有,效果就是不如杨玥做的,有人质疑她藏私,被上头骂了。
杨凌棠听了邵冬的话心里有些惭愧,冻疮他在农场得过几年,有多难受他体会过,艰苦的生活也过了几年,昨天挑点水心里就不满了,这样不对!
杨玥说:“有用就好,我很高兴它有这效果”,她看杨凌棠提回来的竹筒说:“邵大哥给我的票是你自己的吧,兔肉丁是回礼,你收下,票以后不用给我了,我弄到吃的很容易”。
邵冬不好意思地说:“这件事上头交待下来太急,很多事没来得及做周全”。
杨玥说:“没事”。
杨凌棠把竹筒塞到邵冬手里:“我们收了你的票,这个你收着”。
在杨家父女坚持下,邵冬把竹筒带回去。
邵冬走后,杨凌棠说:“离中午还早,我出去转转”。
杨玥说:“你去吧,快中午就回来”。
快中午时,杨凌棠果然回来了,杨玥把昨天没吃完的红烧兔肉和土豆一起炖了,剩下的饼全蒸上。
外面传来“砰砰”的敲门声,杨凌棠去开门,门外是个微胖的圆盆脸老太太,见门开了,就问:“你是谁?怎么住进这房子的?”。
杨凌棠懵了一下,问:“你是街道办的,工作证呢?”。
老太太瞪眼:“不是,问你话呢?你怎么住进这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