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说酆都城,具体指的是酆都罗山,也就是地府地狱。
那这好端端的人间,怎么就冒出个小酆都城呢,这还要从六百年前说起。
原本这地方叫梭子山,因山顶形状状似木梭得名。
当时在秦岭一带,是大山连小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梭子山旁边接着两座小山,三坐山住着三家人,传承数百年。
以前越穷孩子生养得越多,人死如灯灭,山里人口多,死后若是埋在地底下,再大的土地也经不起折腾。
于是这地方的人想了个办法,既然山多,那就把棺材埋山里。
在悬崖峭壁上凿孔钉木桩,棺材头放在穴中,尾巴架在木桩上,远远看过去就好像棺木竖立,仿佛守卫一般保护着大山。
因风俗不同,山里的人不觉得有什么,外头的人看,总有些吓人。
后来,骊山塌陷,河水改道,直接把小山给冲没了,留下梭子山还有个尖尖头,真成了梭子一样。
悬棺自然也全都陷落进水里,日积月累,河水的面积越来越大,形成了海。梭子山的山头也孤零零地杵在正中央,道路陷落,隔着汪洋大海,没人能过去。
李氏接手皇朝后,秦岭的官员上奏请示,希望拨款修桥。
要知道海河港口从来都是发展要塞,硬生生被拦着过不去,百姓的生计愁啊。
动员了几百名青壮年,要先纵向抛石块,铺满成石基,光这一项功夫,就够耗上几年。
偏偏第二年出了事,正巧是七月十五。当时干河道活的人,都是官府召集起来的,也算是吃官家饭。
丢了一年的石头都没能见底,他们心里犯嘀咕。
也有人胆儿小,跟上头建议,东西丢下去跟石沉大海似的,是海底有神,不让他们筑桥,在赶他们走。
官府岂会信神鬼怪谈,仍是要求动工。趁着落潮,要往石基上架桥面石板。
第一块石板还没放下,就有人见海面上带着浪花冲来一口棺材,撞在石板头上四分五裂,里面的尸体滑出来。
保存完好,泡着海水能看清五官面容,嘴角带笑死得很是安详,可那两只眼睛空虚虚的,正一动不动地对着他们。
工人们哪见过这等邪门事,喊叫着跑开,好事得去跟官府禀报,等官差过来,那尸身早不知飘哪去了。
投了大把的银子,什么都没见到。
官府悔恨不已,就说是工人们信口雌黄,像是杠上了,非要完工这条石桥。可那些工人回家后,坐立不安,睡着后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半夜趴自个身上。
弄得醒也醒不过来,前后也就十几天,接二连三地死在家里,都是铁青的脸,躺在床上,转眼间就没气。
出了这档事,百姓添油加醋口口相传,官府也只能认命。海里的石头堆在那,没人再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