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事不好办啊。”黄科长看了刘小华一眼,这小子就会给他找难题。
眼见着跟宋幼湘的关系有破冰的趋势,又给他来这一出。
人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黄科长就是不想识时务,也不行,谭厂长说宋幼湘天时地利人和,黄科长不认,但那句人心所向,他不得不承认。
再跟宋幼湘对着来,不会有什么好处。
从谭厂长那里知道宋幼湘之前的工作经历,黄科长也想办法打听了一下。
打听过后,他表面上还是那样,心里老早就决定低调做人。
他跟宋幼湘成为不了朋友,但一定是能成为敌人,更不能犯在宋幼湘的手里。
刘小华以为黄科长是端架子,立马道,“晚些我带上好酒去您家里坐坐。”
结果话一说出来,黄科长立马脸色大变,“胡闹,你这是要让我犯错误啊!别跟我来这一套,你要是想调走,自己打报告。”
说完,黄科长大步走在前头。
诶……刘小华目光疑惑地看着黄科长的背影,这不对啊!难道黄科长是想要更多的好处?
……
甭管黄科长怎么想,现在最重要的是招聘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在的大学生是非常吃香的,金七七银七八不是虚的,根本不需要参加什么招聘活动,统一由国家分配工作。
恢复高考头几届的学生起点很高,因为此时正是国家大量渴求人才的时候。
经历过这些年的父母们,在未来很多年教育子女的口头禅,都是努力读书,读大学出来当国家干部。
但现实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如愿分配的,这时候的分配,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
分配原则中有一条,要面向生产,面向基层,事实上能进入国家机关的,只是少量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分配去了工厂、农村、基层、边疆这样的生产一线。
国家政策在这里,器械厂肯定也是要按政策走,这次招聘,原本就是在器械厂规定的指标内招聘。
不同于分到谁就是谁,这次招聘,宋幼湘是奔着最优秀的那百分之十去的。
同时,这也给了即将分配的毕业生一次自主努力改变命运的方式。
时代的特色,这两届大学生,大多都是吃够了农村生活的苦知青,渴望回到城市。
而农村的知识青年,则是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期望,想要跳出农门。
宋幼湘他们到达学校的时候,负责同她们对接的老师递过来一沓学生档案,“这是学校经过初步筛选,符合你们要求的学生。”
老师旁边的学生代表也积极地道,“场地也已经布置好了,现在就可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