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队社员的思想工作,王臹是特意开了社员大会安抚过的,招工是面向全体社员的,但不是说你报名都要你,你得符合要求是不是。
招工可是要考试的,自家孩子学堂门都没上过,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明白,怎么考?
现在好些社员心里都后悔得不得了,早知道读书这么重要,当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上学,现在他们就羡慕那些把孩子供出来的人家。
五星大队没解放的时候有私塾,但中间也停办了许多年,是老王支书后来一直坚持走动,大队小学后来才又办了起来。
但办了起来,还是有许多家长不让自家孩子去上学。
上学多耽误事啊,三岁大的孩子就能端着盆喂鸡,再大一点能搭着凳子上灶台,帮着带下面的弟弟妹妹,再不济农忙的时候还能跟在后头捡捡稻穗。
而且上学是要学杂费的,哪里舍得供,男孩子上学的都不多,更别说是女孩子。
老王支书手段再强硬,家长铁了心不给念,他也没有办法不是,不过饶是老王支书这么坚持,村里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读完小学就没有再升学的,哪怕考上了,也少有去念的。
以前是穷,后来是读书无用的风潮刮了起来,知识青年都下乡种地当农民来啦,这书读了也不种地,不如早下地早挣工分,会写自己的名字懂算数就可以了。
也就队里的王姓人家,只要孩子能读的,都想尽办法供着,哪怕是念完中学回乡种地,也坚持着,陈姓人家条件好的,也供了几个,唯独刘姓,数一数,小学倒是七七八八都上了,上了中学的就那么两三个。
“都怪刘德光,要不是他,我们家大山说不定就能招上工了,不干人事的东西!”
第一百五十七章 刘家争端
几个妇女聚在池塘边洗衣服,一边说着这事。
抱怨的是刘姓人家的一个媳妇,她这话是冲着不远处的,刘德光的婆娘去的。
刘德光的媳妇姓王,叫王淑华,这会正低着头闷不吭声地在那里搓衣服,旁边的大脚盆里,除了自己和两个女儿的,还有公婆和大房一家的。
陈玲花本来就仗着大嫂的身份,没少欺负底下两个妯娌,后来刘旺家和刘德光相继劳改后,她的炮火就全冲着王淑华去了。
虽然有两个女儿护着,但公婆偏心,隐隐也在怪她,把家里的活全丢给她,还克扣她们母女三个的口粮,王淑华没有办法,只能任劳任怨地干活,就盼着两个女儿能多吃上两口。
在家被欺压,在外头也没少听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