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两人还在吵吵,宋延年已经走到锅炉后方,坐到馄饨摊的小方桌上。
“婆婆,来碗馄饨,搁点香油,少放葱花。”
他一边说这话,一边将书笈从肩上卸下,搁在脚边。
馄饨端上桌,宋延年看了一眼青瓷碗,里头的馄饨明显比旁边那人的多,他脸上不禁浮上了笑意。
那边卖包子的常伯也看到了这一幕,他嘟囔道。
“这老太婆,年纪一大把了,见着好看的后生还昏头,这买卖可是亏本喽。”
汤婆翻了个白眼:老太我乐意。
宋延年正在吃馄饨的时候,汤婆拿着个木桶收拾客人的汤碗。
她一边说一边还不忘替林状元正名。
“你别听常伯瞎说,那林状元真的挺好。”
“听说他是小地方出来的,小的时候家里父亲就出了意外,早早没了爹,靠着娘会做些针线活,自己还替书肆抄写书籍,一点点读出来的。”
“哎,也是穷苦人家孩子出身。”
“他啊,孝顺着呢,这一路考学都将自个儿的娘带在身边。儿子出息还孝顺,状元老娘是掉进福窝了。”
宋延年:“婆婆你的消息真灵通。”
汤婆乐呵呵的道,“那是自然,我们这样走街做生意的,哪家有什么事,咱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好吃吗?会不会太咸,老太我给你再添点汤汁,这可是我一早起来熬的骨头汤做的汤头,小火煨到现在,正是好喝时候。”
“够了够了。”宋延年笑着制止她。
他拿起汤匙又吃下一粒馄饨,这京城里的老百姓就是热情。
……
黄昏时分吉时到,迎亲的队伍热热闹闹的打街道走过。
锣鼓唢呐齐奏乐,媒婆甩着红帕子喜庆的走在前头,新郎官林子文骑着一匹白色高头大马,一脸喜色的朝着魏府方向走去。
“哎哎,新郎官要去迎亲了。”
汤婆高兴的不行,她就像是看到自己小辈成亲一般,欢喜的丢了手中的勺子,探头去看路中央的迎亲队伍。
因为是太师嫁闺女,这亲事热闹的很,除了打腰鼓的,队伍里还有扎脚登高的彩衣女,一个个手中拿着垂布折扇,舞得热闹又好看。
热闹的动静引得许多百姓都跑了出来,大家都一脸欣羡的看着高头白马上的林状元。
“快瞧,那就是林状元了。”
“真年轻啊,真是后生可畏。”
“娘,我以后也要做状元郎~”小儿的童音总是天真又豪气,众人听了莞尔一笑。
“哎!好,娘等着享你的福啊。”
“你?就你这鼻涕滴拉着两管,还想当状元郎?我看你连新郎官都当不成。”
“呜呜,娘,你看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