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73页(1 / 2)

与穆空青同行的尤明澄格外舍不得这位学兄:“华阳兄这一去, 也不知能不能再回书院了。”

穆空青:“你可说点儿好听吧。”

进京会试后若是不回书院了,那基本都是一举高中了。

永嘉书院此行的这几十名学子中,估计没人希望在放榜后自己还得回到书院学上三年的。

尤明澄毫不在意地笑笑:“那就希望我三年后能与你一同进京,去尝尝华阳兄家那位大厨的腌肉手艺。”

尤明澄这话说得走心。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书院中这些年轻秀才们,就如同彼此竞赛一般,一个比一个用功。

有意乡试的学子们埋头苦学,被罚的就成了新入书院的那群学子。

尤明澄在百忙之中,还不忘同他新结识的朋友介绍南苑门前的那片桂湖,还特意嘱咐人家要卡着入夜之后、宵禁之前的那段时间去,说这些都是学兄通过血泪教训积攒下的经验。

听得那少年眸中流光溢彩,看着尤明澄的目光中满是感激。

然后毫不意外地,穆空青在搭建号房的队伍中,见到了那少年学子的身影。

穆空青感叹一声,回了学舍之后挥毫泼墨,为永嘉书院的这般传承留下了一篇篇颂词。

七月季考过后,穆空青又去见了杨山长一次。

他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写过的清江府乡试题全部带上,在杨老山长哪儿磨了整整一天。

第二日,穆空青便收拾好了行囊,与杨思典一起踏上了回乡的路。

从永嘉县到清江府,基本都是先去江都,再由江都码头转水路北上。

只不过因着风向和水流的缘故,由江都到清江府的水路,往往不如由清江府南下那般顺畅。

穆空青当初从清江府到永嘉,用了约莫半月的时间。

此行为保险起见,两人足足提前了一个月出发。

穆空青没有带书,反倒是带上了自己的几本手记,以及他抄录下来的清江府历代解元答卷。

杨思典倒是带上了几本注释手书。

两人在船上时,时常互换书籍、探讨学问,穆空青也看过那几本注释,与当初杨思典赠予他的那三本注释,应当是出于同一人之手。

这几日风向不佳,船只行进速度慢了不少。

穆空青与杨思典带上船的书都看得差不多了,两人也不好见天地待在屋里,便时不时出来甲板上看看沿路的风光。

此时正是乡试时,南下求学的北方学子也都纷纷返程,穆空青他们所处的这艘船上,便有几位同样是要返乡参加乡试的学子。

先前这些学子们大多都关在屋里埋头苦读,少有碰面的时候。

这几日约莫着大伙儿带来的书都看完了,船上这样偶有晃动的地方,也实在不适合动用笔墨,便常有人来甲板上透风。

这么一来二去的,穆空青也就同他们熟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