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这种占有欲强的人,内心是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太皇太后越不让他做,他偏要做,刘彻情急之下冒出来一个主意,就是不动兵符而发兵,最重要的是借此立威!
他去找卫子夫聊,只是心里还有些犹豫,想趁着酒劲冲动就把决定下了,毕竟这几年失败得有点多,万一再没办好,自尊心实在是有些过不去。
可是一番话聊下来,他越来越清醒,卫子夫说的对,自己的先天地位优势,是得天独厚屡试不爽的,就算失败一百次,他还是大汉的皇帝,命中注定他要与这些人周旋,命中注定他要护着大汉江山,何妨一试呢?
下定了决心,刘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舅舅,田蚡。可是田蚡这个人并没有破釜沉舟信任刘彻、支持刘彻的决心,上次的黄老与儒家学说之争已经让他吃到苦头了,知道太皇太后不同意他更不敢同意了。
刘彻看着舅舅不靠谱,心里着急得很,眼神在大臣中不断扫视,他的医官到底在哪,怎么还不出来呢?
也许真是刘彻的缘分吧,严助横空出世,与田蚡当庭而辩,最后驳斥得田蚡哑口无言,刘彻高兴极了,最后出来当了个和事佬,安抚了舅舅几句放他回家了。
却私下嘱托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并且告诉他可便宜行事。
严助也不负刘彻众望,到了地方,几番暗示之下会稽太守依然谨守规定拒绝派兵,这要是换正常情况,刘彻和严助都会大感欣慰。可惜,特殊时期,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严助没动太守,杀了一个司马立威,并且直白的把汉武帝的意思告诉太守,最后终于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更戏剧化的就是,军队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这件事传回朝堂,刘彻感觉到众人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欣赏,他趁机收拢了不少人才。谁知道这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消息都是接二连三的,军队刚从海上出发去救援东瓯,还没到,也不知是闽越得到了消息,还是出了什么内乱,总之闽越提前引兵撤退了,立威而无损,再没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了。
正在刘彻神清气爽的时候,长信殿的太皇太后正斜倚在榻上,听卫子夫读《道德经》,这件事她当然知道,听说没有损耗也就放下心来,别的没说什么,就是问了严助的名字,淡淡的说了一句:这倒是个有福的人啊!
卫子夫内心一惊,还以为太皇太后要对严助怎么样,毕竟是头一个坚定不移向着刘彻的新贵,要是能知道些什么也好提前做准备。但是她呆了一天却没看到太皇太后吩咐冉信做什么,内心奇怪,只好忐忑不安的回去了。
最后严助回京,刘彻跟她高兴的聊起这些事,她才知道严助只带了节杖去的,这才慢慢想清楚其中利害关系。
如今是成功了,万事大吉。可这万一严助没调动成功军队,或者军队出动损大于功,再者干脆败了,太皇太后问责肯定不会算在刘彻身上,所有的惩罚都要严助来担当。刘彻就算有爱才之心替他开脱,名正言顺的都不一定救得下来,像这种只带了节杖无兵符的人,更是死路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