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那些人彻底倒台,教授们、院士们会得到平反、正名,他们可以离开干校,他们能回家了!”
苏俊杨又哭又笑,明明是第二次,但他的心情依然激动。
孙文丽也激动,书读的越多,她越明白现在形式的畸形,总算结束了。
“我要给成爷爷写信,等以后我要把我的文章整理出来,在报纸上发表,那些人、那些被语言‘杀’死的人,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苏俊杨拿出信纸,他要把自己想写的都写下来,现在刚结束,不好发表,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坐在苏俊杨旁边,孙文丽帮忙整理,静静地陪着他,看他用笔写下一行行悲伤的文字。
这样的苏俊杨,好像在发光,她更加喜欢了!
第103章 年代文中的知青
十月, 粉碎了反革命份子的阴谋后,华国开始一点点纠正这场由革命运动造成的错误思想。
这段时间苏俊杨跟爸妈的联系更多了,苏爸苏妈一直在找关系, 打听首都的情况,特别是一条条决策,这事关他们的孩子和好友。
孙家的人在知道这些后担心不已, 特别是到现在孙文丽还没怀孕,村子里议论的可不少, 也就这两个心大,没在意。
“小杨怎么说?你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孙母问道, 其余人也都看着三妮。
“阿杨说现在形式还比较复杂,不过平反工作一直在开展, 应该很快就到下乡知青了。”孙文丽说道。
“爷奶、爹娘、叔叔婶婶们,你们别担心,阿杨说了就算走,也要带上我的。”
“那样就好,你现在身子有反应吗?按理说不应该啊, 你们结婚也有两年了。”孙二婶问道。
“要是今年还没有,你们就上医院检查一下, 看看是你的问题还是小杨的问题,这事不能马虎。”孙三婶说道。
“不是, 这能不能生孩子不都是女人的问题吗?关小杨什么事?”孙二叔觉得这事不行。
“地上能不能长出庄稼,可不止看地。地好种子不行, 照样长不出来。”要不是这是他大伯,孙三婶的白眼能翻死。
孙文丽下意识地想反驳, 阿杨挺行的!话将说出口的一瞬, 她硬生生憋住了, 整个脸都憋红了。
“好了,别说了,没见着三妮脸都红了!”
孙母看女儿这样,有些狐疑,这结婚都两年了,不应该这么害臊啊!
难道他们很少做那档子事?那怪不得怀不上。
不行,她得教女儿几招,这事可不能害臊。
吃晚饭的时候,苏俊杨从县城回来了,带回来很多包裹,是他妈托人找到的各种技术类书本。
--